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音频朗读
赏析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的赏析一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和感伤的景象,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作者内心的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解读: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 这三句描绘了一个人在苍茫的大地上独自站立,因为醉酒而无法归家的情景。日暮时分,天气寒冷,他心中涌起归去的念头,但又因为某些原因而犹豫不决。这里的“归去来兮”可能表达了一种既想归去,又无法立刻行动的复杂心情。
“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接下来的三句词,转到了对梅花和雪景的描绘,以及由此引发的回忆和感慨。作者询问自己何时能够再次去探梅踏雪,然后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杨柳依依的景象,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怀旧和感伤的氛围。
“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 下片开头三句,词人将视线转向白石冈头和曲岸西边,那里芳草萋萋,充满生机,但词人却感到一片闲愁。这种闲愁可能是对过去的怀念,也可能是对未来的担忧,或者是对现实的无奈。
“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最后三句,词人借用山鸟、桃李等自然景物,表达了一种超脱和淡泊的情感。多情的山鸟不需要啼叫,桃李也不会说话,但它们自然地生长,形成了自己的道路。这里词人似乎在告诉人们,不需要过于多情和言语,只要顺其自然,就能找到自己的道路。
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词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超脱。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的赏析二
辛弃疾在这首词中以独立苍茫的场景开篇,通过“独立苍茫醉不归”展现了词人对自然景色的沉醉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词中“日暮天寒,归去来兮”传达了一种日暮时分的宁静与寒意,而“探梅踏雪几何时”则描绘了词人对冬日美景的欣赏。词末“桃李无言,下自成蹊”通过桃李树下自然形成的小径,暗示了词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的赏析三
这首词充满了深沉的感慨和优美的意象,它描绘了一个人在苍茫的大自然中,深感孤独与闲适,同时又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的期盼和对过往的怀念。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这里描绘了一个人在苍茫的天地间,沉醉其中不愿归去的景象。日暮天寒,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凄凉的美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而“归去来兮”则表达了词人对于归隐的向往和对于世俗的厌倦。
“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这里词人将时间拉回到过去,回忆起探梅踏雪的情景,那时的快乐和期待都随着杨柳依依的画面浮现。但是,“今我来思”则又将人拉回到现实,感慨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下片,“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白石冈头,曲岸西边,这些具体的地点描绘为词中的闲愁增添了几分具体和生动的感受。芳草萋萋,更是将这种闲愁渲染得淋漓尽致。
“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里词人用山鸟的啼叫和桃李的无言,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多情的山鸟无需啼叫,因为词人已经能够感受到它们的情感;而桃李也无需言语,因为它们的美丽已经足够让人为之倾倒。最后,“下自成蹊”则是对桃李无言的一种赞美,也暗示了词人对于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词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盼。词人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世界。
译文
我独自站在广阔的天地间,因欣赏美景而不愿归去。傍晚时分,天气寒冷,我真想归隐而去。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次踏雪寻梅。现在我来到这里,看到杨柳随风摇曳。
在白石冈头的曲岸西边,我感到一片无端的忧愁,看到芳草长得茂盛。感情丰富的山鸟不需要鸣叫。桃树和李树静静地生长,树下自然形成了小径。
注释
独立苍茫:独自站在广阔的天地间。
醉不归:形容因欣赏美景而流连忘返。
日暮:傍晚时分。
天寒:天气寒冷。
归去来兮:归去吧,表示想要归隐。
探梅:寻找梅花。
踏雪:在雪地上行走。
今我来思:现在我来到这里。
依依:形容杨柳随风摇曳的样子。
白石冈:地名,指有白石的小山岗。
曲岸:曲折的河岸。
闲愁:无端的忧愁。
芳草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
多情:感情丰富。
山鸟:山中的鸟。
不须啼:不需要鸣叫。
桃李无言:桃树和李树静静地生长,不发出声音。
下自成蹊:指树下自然形成了小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