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音频朗读
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赏析一
上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描绘了词人醉中回忆往昔军旅生活的情景,看剑的动作和吹角的声音,都透露出词人对那段激昂岁月的无限留恋。“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军中分食烤肉和乐器演奏的热闹场面,展现了军容的盛大和士兵的士气高昂。“沙场秋点兵”则直接描绘了秋天校场点兵的壮观场景,充满了战争即将来临的紧张气氛。
下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用“的卢马”和“霹雳弦”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战马奔腾和弓箭射击的激烈场面,表现了战争的紧张和激烈。“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则表达了词人希望能够为国家建功立业,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望。然而,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却陡然转折,词人从激昂的回忆中回到现实,发现自己已经白发苍苍,壮志未酬,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悲哀。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赏析二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全词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上片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其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现了词人酒醉中挑亮灯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的场景,展示了词人豪迈的气概和浓烈的战斗激情。“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则进一步描绘了将士们分食烤熟的牛肉,乐队奏起雄壮的战歌的场景,以及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兴亡的关切和渴望建功立业的决心。
下片描写战斗的场面。其中,“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通过描写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生动地再现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进一步表现了词人的英勇无畏和豪情壮志。“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则表达了词人想要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的理想,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无奈和遗憾。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则点破了词人壮志难酬的忧愤,使全词在一种壮烈的气氛中结束。
这首词在艺术手法上,既有豪放的气概,又不失细腻的描写,语言生动,节奏明快,表现了词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词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信念,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历史价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赏析三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全文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词的上片,词人描述了他梦中回到连营分炙肉吃、军中奏乐练兵、沙场点兵的情景,展现了他对早年抗金部队生活的怀念和向往。其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以奇特的想象描画出了一幅雄壮的军营生活图,显示了词人那如火的激情和高昂的战斗意志。
词的下片,词人通过描绘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进一步抒发了他的雄心壮志。他骑着名叫“的卢”的骏马,拉开强弓,万箭齐发,敌兵纷纷倒下。然而,这样的豪情壮志只是词人的想象,现实却是他壮志未酬,只能在醉梦中回忆当年的战斗场面,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愤。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犹如一声长叹,道出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和失落。
全词结构紧凑,意境开阔,风格豪放悲壮,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通过生动描绘沙场秋点兵和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词人表达了他对国家兴衰的关切和个人的豪情壮志,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年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深深忧虑。
译文
醉意中挑亮灯光细看长剑,梦中号角声响,又回到了军营。在广袤的八百里战场上分发烤肉,在五十弦的乐器声中传来边塞的悲壮之声,秋天的沙场上正在检阅军队。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弦上箭矢发出霹雳般的响声。完成了君王交付的天下大事,生前死后都赢得了英名。可怜我已是白发苍苍!
注释
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陈同甫:指陈亮,字同甫,南宋思想家、文学家,与辛弃疾有交往。
的卢:指的卢马,古代良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