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复制

完善

赋得暮雨送李胄-音频朗读

赏析

赋得暮雨送李胄的赏析一
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这首诗咏暮雨,送别是在黄昏的细雨中,故以“暮雨”为题。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暮色、雨色朦胧。尾联把送别之意写足。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来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笔点明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和时间。楚江,指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其遗址在今南京市南。微雨里,暮钟时,对仗工整,色彩暗淡,描绘出了一个烟雨蒙蒙的江滨送别图。 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重重的帆,迟迟的鸟,皆着意渲染了雨幕暗淡迷茫的意境,为下文抒情做好铺垫。 颈联“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写诗人放眼远望,只见水天相接,海门深邃,浦树隐约,润泽迷蒙,将深沉的离情融入迷茫的暮雨之中。 尾联“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诗人直抒胸臆,将送别友人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这里的“散丝”即雨丝,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沾襟的泪水比作散乱的雨丝,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和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离别的痛苦和悲伤。 全诗以“微雨”起,以“散丝”结,前后呼应,首尾连贯,结构谨严。全诗写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复制

赋得暮雨送李胄的赏析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通过对暮雨中送别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在楚江笼罩的细雨中,建业城的暮钟响起。这里的“楚江微雨里”描绘了送别时的天气,“建业暮钟时”则表明了送别的时刻。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船帆在细雨中显得沉重,天色昏暗鸟儿飞得缓慢。这里的“漠漠帆来重”和“冥冥鸟去迟”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象,反映了诗人的心情。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长江入海口深远看不见,江边的树木在细雨中显得滋润。这里的“海门深不见”和“浦树远含滋”描绘了送别时的自然景观,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送别时的情谊无限,泪水沾湿衣襟如同细雨一般。这里的“相送情无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沾襟比散丝”则通过泪水与细雨的比喻,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暮雨中送别的描绘,以及对友情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的“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和“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两句,特别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

复制

赋得暮雨送李胄的赏析三
这首诗通过描绘暮雨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不舍之情。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以楚江和建业为背景,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同时微雨和暮钟营造出了一种凄迷的氛围。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描绘了帆影沉重、鸟儿飞得缓慢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颈联“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写长江入海口深不可测,水边的树木显得滋润,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远行的关切。尾联“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泪水零落,如同散落的丝线。

复制

译文

在楚江的微雨中,在建业的暮钟声里,我为你送行。 广阔的江面上,帆影显得沉重;天色昏暗中,鸟儿飞得缓慢。 长江入海口深不可测,水边的树木显得滋润。 我对你的不舍之情无限,泪水零落,如同散落的丝线。

复制

完善

注释

楚江:指长江流经楚地的一段。 建业:古地名,今南京市,这里指送别的地点。 暮钟:傍晚的钟声。 漠漠:形容广阔无边的样子。 帆来重:帆影显得沉重。 冥冥:形容天色昏暗。 鸟去迟:鸟儿飞得缓慢。 海门:指长江入海口。 深不见:深不可测,看不见。 浦树:水边的树木。 远含滋:远处的树木显得滋润。 沾襟:泪水沾湿了衣襟。 比散丝:像散落的丝线一样,形容泪水零落。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