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寄会稽胡温
唐代

王翰

秋声无远近,隐处入双松。

落景明寒渚,虚烟暝远峰。

孤舟清夜笛,何处暮天钟。

不识山阴路,苍茫翠几重。

复制

完善

题画寄会稽胡温-音频朗读

赏析

题画寄会稽胡温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秋天的声音为引,将读者带入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自然世界。诗中的“孤舟清夜笛”和“何处暮天钟”两句,更是巧妙地运用了声音元素,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态感,使读者仿佛能听到远处的笛声和钟声,感受到画中的宁静与深远。

复制

题画寄会稽胡温的赏析二
王翰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的“不识山阴路”表达了诗人对未知的探索和对远方的向往,而“苍茫翠几重”则暗示了人生的曲折和复杂。整首诗以画寄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复制

题画寄会稽胡温的赏析三
这首诗的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秋声”、“落景”、“虚烟”等意象,构建了一个既具体又抽象的艺术空间。诗中的“孤舟”和“清夜笛”等元素,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体现了诗人对孤独与宁静的深刻体验。整首诗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复制

译文

秋天的声音似乎没有远近之分,它在画中的两棵松树间回荡。夕阳映照在寒冷的小洲上,远处的山峰在轻烟中变得朦胧。在宁静的夜晚,孤舟上有人吹着笛子,不知从何处传来了傍晚的钟声。我不认识通往山阴的路,只见那层层叠叠的翠绿山色,显得深远而辽阔。

复制

完善

注释

秋声:秋天的声音,这里指秋天的风声。 无远近:没有远近之分,意指秋天的声音无处不在。 隐处:隐藏的地方,这里指画中的松树。 双松:两棵松树。 落景:夕阳的景色。 明寒渚:明亮的寒冷小洲。 虚烟:轻淡的烟雾。 暝远峰:傍晚时分远处的山峰。 孤舟:孤单的小船。 清夜:宁静的夜晚。 笛:笛子,一种乐器。 何处:哪里。 暮天钟:傍晚时分的钟声。 不识:不知道。 山阴:山的北面。 苍茫:形容景色深远、辽阔。 翠几重:形容山色层层叠叠,翠绿一片。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