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李靖祠
唐代

王翰

神头岭下卫公祠,楼观穹窿覆古碑。

堪笑韩彭真竖子,指挥褒鄂似婴儿。

金戈铁马兴王日,羽扇纶巾灭寇时。

战策本期经国用,初心不与乱臣知。

复制

完善

过李靖祠-音频朗读

赏析

过李靖祠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对李靖祠的描绘,表达了对李靖的敬仰之情。诗人以“神头岭下卫公祠”开篇,点明了祠堂的地理位置和供奉对象,接着用“楼观穹窿覆古碑”描绘了祠堂的宏伟壮观。诗中“堪笑韩彭真竖子”一句,讽刺了那些功高盖主的将领,他们虽然有功于国家,但缺乏真正的智慧和远见。而李靖则以文治武功,平定叛乱,为国家的安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复制

过李靖祠的赏析二
此诗在结构上呈现出对比和转折,通过“堪笑韩彭真竖子”与“指挥褒鄂似婴儿”两句,诗人表达了对那些只知武力而不知文治的将领的讽刺,而李靖则是文武双全的代表。诗中的“金戈铁马兴王日”与“羽扇纶巾灭寇时”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另一方面则展示了李靖以智慧和策略取胜的风采。最后两句“战策本期经国用,初心不与乱臣知”则强调了李靖的忠诚和智慧,他的策略和心志都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复制

过李靖祠的赏析三
王翰的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李靖的功绩,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李靖祠的描写,引出了对李靖的崇敬之情,同时也通过对比,揭示了那些只知武力不知文治的将领的局限性。诗人认为,真正的治国之道应该是文武兼备,既要有武力保卫国家,也要有文治来治理国家。李靖的形象在这里被塑造成了一个理想的治国者,他的“战策”和“初心”都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而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通过这首诗,王翰传达了他对治国理念的理解和对李靖的崇高敬意。

复制

译文

在神头岭下的李靖祠,楼台高耸覆盖着古老的碑文。 可笑的是那些功高盖主的将领,他们指挥统帅时却像无知的小儿。 在国家兴盛的时候,他们手持金戈铁马,而李靖则以羽扇纶巾平定叛乱。 他的战争策略本是用来治理国家的,但他的初心并不与那些叛乱的臣子分享。

复制

完善

注释

神头岭:指李靖祠所在的山岭。 卫公:指唐太宗李世民,他曾封李靖为卫国公。 祠:供奉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楼观:指祠堂上的楼台。 穹窿:形容楼观的屋顶高耸。 覆:覆盖。 古碑:指祠堂中的古碑文。 韩彭:指汉朝的韩信和彭越,这里用以比喻那些功高盖主的将领。 竖子:轻蔑的称呼,指无知的小儿。 指挥:指统帅。 褒鄂:指褒姒和鄂君,这里用以比喻那些被宠信之人。 婴儿:比喻无知或幼稚。 金戈铁马:指战争。 兴王日:指国家兴盛的时候。 羽扇纶巾:指文士的装束,这里指李靖的文治。 灭寇:指平定叛乱。 战策:战争策略。 经国用:指用来治理国家。 初心:指最初的心志。 乱臣:指叛乱的臣子。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