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教和秋日四题 其二 秋信
唐代

王翰

寒来消息是谁传,金井梧桐一叶先。

残暑已消团扇底,新凉才到短檠前。

问详多在蛩声里,寄远常从雁影边。

流浪浮生都不觉,知机林外有鸣蝉。

复制

完善

奉教和秋日四题 其二 秋信-音频朗读

赏析

奉教和秋日四题 其二 秋信的赏析一
这首诗以秋天的到来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诗中的“金井梧桐一叶先”和“新凉才到短檠前”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而“问详多在蛩声里,寄远常从雁影边”则传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复制

奉教和秋日四题 其二 秋信的赏析二
王翰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金井梧桐”、“团扇”、“短檠”等,构建了一个充满秋意的画面。诗中的“流浪浮生都不觉”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知机林外有鸣蝉”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敏锐观察。

复制

奉教和秋日四题 其二 秋信的赏析三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的“寒来消息”和“残暑已消”两句,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气候特点,也隐喻了人生的变迁。而“流浪浮生都不觉”和“知机林外有鸣蝉”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复制

译文

秋天的消息是谁传来的?是井边的梧桐树,它的一片叶子最先落下。夏天的余热已经消散在团扇之下,秋天的凉爽刚刚来到短檠灯前。询问秋天的详细情况,常常在蟋蟀的鸣叫声中找到,寄送远方的思念,常常伴随着大雁的影子。人生如同漂泊不定,不自觉地度过,只有树林外的鸣蝉,似乎懂得了季节的更替。

复制

完善

注释

寒来:指秋天来临。 消息:消息,这里指秋天到来的征兆。 金井:井边,这里可能指井边的景色。 梧桐:一种树,常被用来象征秋天。 一叶先:指梧桐树的一片叶子先于其他叶子落下,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残暑:指夏天的余热。 团扇:圆形的扇子,常用于夏天。 新凉:指秋天的凉爽。 短檠:短柄的灯,这里可能指夜晚的灯光。 蛩:蟋蟀,一种昆虫,常在秋天鸣叫。 寄远:寄送远方,这里指思念远方的人。 雁影:大雁的影子,大雁是迁徙的鸟类,常被用来象征远方或离别。 流浪:漂泊不定。 浮生:人生短暂,如同浮萍。 知机:察觉,了解。 林外:树林之外。 鸣蝉:鸣叫的蝉。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