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燕篇
唐代

王翰

孝成皇帝本娇奢,行幸平阳公主家。

可怜女儿三五许,丰茸惜是一园花。

歌舞向来人不贵,一旦逢君感君意。

君心见赏不见忘,姊妹双飞入紫房。

紫房彩女不得见,专荣固宠昭阳殿。

红妆宝镜珊瑚台,青琐银簧云母扇。

日夕风传歌舞声,只扰长信忧人情。

长信忧人气欲绝,君王歌吹终不歇。

朝弄琼箫下彩云,夜踏金梯上明月。

明月薄蚀阳精昏,娇妒倾城惑至尊。

已见白虹横紫极,复闻飞燕啄皇孙。

皇孙不死燕啄折,女弟一朝如火绝。

明明天子咸戒之,赫赫宗周褒姒灭。

古来贤圣叹狐裘,一国荒淫万国羞。

安得上方断马剑,斩取朱门公子头。

复制

完善

飞燕篇-音频朗读

赏析

飞燕篇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飞燕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堕落。诗人用“娇奢”来形容孝成皇帝,暗示了他的奢侈和放纵。诗中的“飞燕”不仅是一个人物,更是一个象征,代表了那些因宠幸而得势的人。诗人通过飞燕的故事,批判了那些依靠美色得宠,最终导致国家衰败的行为。

复制

飞燕篇的赏析二
王翰的这首诗语言华丽,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宫廷生活细节,如“红妆宝镜”、“珊瑚台”、“云母扇”,生动地描绘了宫廷的奢华和飞燕的美貌。同时,诗人也通过“白虹”、“飞燕啄皇孙”等意象,暗示了不祥的征兆和国家的危机。整首诗既有对美的追求,也有对道德的反思。

复制

飞燕篇的赏析三
《飞燕篇》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诗。诗人通过对飞燕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腐败。诗中的“安得上方断马剑,斩取朱门公子头”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改革的渴望和对正义的呼唤。这首诗不仅揭示了个人的命运,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现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复制

译文

孝成皇帝本性奢侈,曾去平阳公主家游玩。可怜的女儿大约十五岁,如同园中盛开的花朵一般。她的歌声和舞蹈本不为人所重视,但一旦遇到皇帝,便感受到了皇帝的欣赏。 皇帝对她的欣赏是真心的,不会忘记。她和她的姐妹一起飞入皇宫,成为皇帝的宠妃。宫女们无法见到她,她独自享受着昭阳殿的荣宠。她用红妆、宝镜、珊瑚台和云母扇装饰自己,每天从早到晚都能听到她的歌声和舞蹈。 她的歌声和舞蹈扰乱了长信宫人的心情,使他们感到忧虑。但皇帝的歌声和舞蹈从未停歇。白天,她吹奏着玉箫,夜晚,她踏着金梯登上明月。 明月被蚀,阳光昏暗,娇艳的飞燕迷惑了皇帝。已经看到了白虹横贯皇宫,又听说飞燕啄食皇孙。皇孙如果没有死,飞燕的啄食就会停止,但飞燕的妹妹却突然像火一样熄灭了生命。 明智的天子应该警惕,就像周幽王因褒姒而亡国一样。自古以来,贤人和圣人都感叹于荒淫的君主,一个国家的荒淫会令所有国家感到羞耻。如何才能得到上方的断马剑,斩断那些朱门公子的头颅。

复制

完善

注释

孝成皇帝:指汉成帝刘骜。 平阳公主:汉成帝的姐姐。 三五许:大约十五岁左右。 丰茸:形容花的茂盛。 紫房:指皇宫内室。 彩女:宫女。 昭阳殿:汉代宫殿名。 红妆宝镜:指女子的装饰和化妆用品。 珊瑚台:珊瑚制成的装饰品。 青琐:指窗格。 银簧:银制的乐器。 云母扇:用云母制成的扇子。 长信:指长信宫,汉代宫名。 琼箫:玉制的箫。 白虹:白色的彩虹,古代认为是不祥之兆。 紫极:指皇宫。 飞燕:指赵飞燕,汉成帝的宠妃。 皇孙:指太子或皇子。 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因宠爱而亡国。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