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复制

完善

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音频朗读

赏析

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的赏析一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山景和游玩乐趣的词。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解读: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这两句描绘的是元宵节(正月半)过后的春日景象。灯火已经熄灭,但山南山北的鲜花却盛开得撩人心弦,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 “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这里,“洊亭”可能是一个地名,而“新水漫”则描绘了水势浩大、波光粼粼的景象。诗人听说洊亭的新水已经泛滥,于是骑着“款段”(可能是指一种舒适的坐骑)穿越云雾,深入山谷,去寻找游玩的伙伴。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出游的渴望。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诗人找到了一个安静的寺庙,拂去僧床上的灰尘,拉开素色的幔帐,准备休息。此时,他感受到周围千岩万壑中春风的温暖,这是自然之美带来的宁静和舒适。 “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在安静的夜晚,他听到松树的声音像悲切的急管一样,这声音打断了他的梦。他醒来后,看向西边的窗户,发现阳光已经开始洒进,但他还觉得时间太短,希望能多享受一会儿这宁静的早晨。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留恋和不舍。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山景的美丽和出游的乐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留恋。词中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都充满了诗意,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复制

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的赏析二
首句“灯火已收正月半”描绘了正月半夜晚,灯火逐渐熄灭的景象,暗示了夜深人静的时刻。“山南山北花撩乱”形容山的南北两侧,花朵盛开,纷繁复杂,展现了春天的生机。 “闻说洊亭新水漫”诗人听说洊亭(地名)的春水上涨,激发了诗人的游兴。“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则表现了诗人骑马穿云入山,寻找游伴的情景,充满了动感和探险的意味。 “却拂僧床褰素幔”诗人回到僧床,拂去床上的素幔,准备休息。“千岩万壑春风暖”则描绘了春天温暖的风吹拂着山岩和山谷,营造了一种温暖和宁静的氛围。 “一弄松声悲急管”通过松树的声音,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悲凉的情绪。“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最后诗人醒来,西望窗外,觉得时间过得太快,美梦被打断,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复制

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的赏析三
这是一首充满自然美景和闲适心境的诗词。下面我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读: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开篇即描绘了元宵佳节已过的场景,灯火已经熄灭,但山南山北的春花却正在盛开,缭乱人眼。这种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也暗示着诗人即将踏上的春游之路充满了美景。 “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诗人听说洊亭的水位已经上涨,于是决定骑着马儿,穿越云雾,深入山坞去寻找游玩的伙伴。这里的“穿云入坞”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的环境,也体现了诗人寻找游伴的决心和乐趣。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诗人来到了山寺,拂去僧床上的灰尘,拉开白色的幔帐。他身处的地方,四周是千岩万壑,春风吹拂,暖意融融。这里的“千岩万壑春风暖”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舒适和满足。 “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然而,松树的声音却像悲切的管乐,打断了诗人的梦境。他向西望去,窗外的阳光已经西斜,但他仍然觉得时间太短,不够他尽情享受这美好的时光。这里的“吹梦断”表达了诗人对梦境的留恋,而“西看窗日犹嫌短”则表达了他对时间的珍惜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正月半后,骑着马儿穿越云雾,深入山坞寻找游伴,并在山寺中享受美好时光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珍惜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复制

译文

正月十五的夜晚,灯火逐渐熄灭,山的南北两侧花朵盛开,纷繁复杂。听说洊亭的春水上涨,我骑马穿云入山,寻找游伴。回到僧床,我拂去床上的白色幔布,准备休息。千岩万壑中,春风温暖地吹拂。松树的声音如同悲凉的乐声,打断了我的美梦。我醒来,西望窗外,觉得时间过得太快,美梦被打断,对美好时光充满了留恋。

复制

完善

注释

正月半:指元宵节后的正月十五。 撩乱:纷繁复杂。 洊亭:地名。 款段:马行缓慢的样子。 坞:山坳。 褰:撩起。 素幔:白色的幔布。 急管:悲凉的乐声。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