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枕-音频朗读
赏析
午枕的赏析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午后花前的闲适生活,以及由此引发的淡淡愁绪。
“午枕花前簟欲流”,这句描绘了诗人在午后花前悠然入睡的情景。他躺在竹席上,感受着夏日的微风和阳光的温暖,竹席似乎都被这温暖的阳光晒得快要流动起来了。这种景象充满了闲适和惬意,让人仿佛也能感受到诗人的那份宁静和舒适。
“日催红影上帘钩”,随着日光的移动,红色的花影逐渐爬上了帘钩。这里的“红影”不仅指的是花的影子,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日光的推移,让诗人意识到时间正在悄然逝去,从而引发了他内心的淡淡感慨。
“窥人鸟唤悠扬梦”,鸟儿在窗外窥视着诗人,它们的叫声唤醒了诗人悠长的梦境。这里的“窥人鸟”和“悠扬梦”都充满了诗意,鸟儿仿佛成了诗人的朋友,而梦境则成了诗人心灵的寄托。鸟儿的叫声虽然打破了诗人的梦境,但也让他从梦中醒来,重新回到了现实。
“隔水山供宛转愁”,诗人望向远方,隔着水面,远处的山峰映入眼帘。这些山峰仿佛也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引起了诗人内心的宛转愁绪。这里的“隔水山”和“宛转愁”都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未知的向往和感慨。他望着远方的山峰,不禁想起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心中涌起了一股淡淡的忧愁。
整首诗以闲适的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花影、鸟鸣、山峰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淡淡愁绪和对生活的感慨。这种愁绪并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淡淡的、婉转的情感,让人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午枕的赏析二
首句“午枕花前簟欲流”描绘了诗人在花前午睡,竹席上的清凉感觉仿佛要流动起来,营造了一种清凉舒适的氛围。“日催红影上帘钩”则形容太阳慢慢移动,使得花的影子逐渐映上帘钩,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光影的变化。
“窥人鸟唤悠扬梦”通过鸟儿的叫声唤醒了诗人的梦,这里的“窥人鸟”和“悠扬梦”增添了一份生动和情趣。“隔水山供宛转愁”则描绘了诗人醒来后看到的山水景色,山水的曲折变化似乎也带来了一丝淡淡的忧愁。
午枕的赏析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沉的午后时光,以及诗人内心的微妙情感。
“午枕花前簟欲流”,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午后时分,躺在花前的竹席上休息的情景。竹席(簟)因为太阳的照射而感觉几乎要流动起来,这里用“欲流”来形容,既展现了夏日的炎热,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平静。
“日催红影上帘钩”,这句继续描绘午后的阳光,它催促着红色的花影爬上了帘钩。阳光、红影、帘钩,这些元素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唯美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感慨。
“窥人鸟唤悠扬梦”,这句诗转入了对内心世界的描绘。鸟儿窥视着诗人,唤醒了他的梦境。这里的“悠扬梦”可能是指诗人正在做一个美好的梦,也可能是指他的思绪正在飘荡、飞扬。鸟儿的叫声打破了这种宁静,也打断了诗人的思绪,让他从梦中醒来。
“隔水山供宛转愁”,最后这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他望向隔水的远山,心中涌起了一种宛转不绝的忧愁。这种忧愁可能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可能是对人生无常的叹息。远山作为一个静态的意象,与诗人内心的动态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这种忧愁更加深沉、更加动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午后时光和诗人的内心情感,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动人的美。诗人用细腻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感染力。
译文
在花前午睡,竹席上的清凉感觉仿佛要流动起来,太阳慢慢移动,使得花的影子逐渐映上帘钩。鸟儿悦耳的叫声唤醒了我的梦,我醒来后看到的是山水景色,山的曲折变化似乎也带来了一丝淡淡的忧愁。
注释
簟:竹席。
红影:指花的影子。
帘钩:窗帘上的钩子。
窥人鸟:指鸟儿窥视着人。
悠扬:形容声音悦耳动听。
宛转:形容曲折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