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复制

完善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音频朗读

赏析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的赏析一
这是一组对比鲜明、情感深沉的诗词。 第一首描绘的是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柳枝摇曳,鸣蝉在其中欢唱,形成一幅绿暗的夏日图景。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水面,荷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红艳,宛如醉酒一般。最后两句“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则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深深眷恋和怀念,即便年华老去,仍希望再见那三十六陂的春水,重温江南的美好。 第二首则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前两句“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回忆了三十年前,诗人在此地被父兄带着四处游玩的情景,那时的他年轻、无忧无虑。而“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则描绘了诗人今日重回此地,已是满头白发,想要寻找当年的痕迹,却都已模糊不清,无法辨认。这种强烈的对比,让诗人深感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 这组诗词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更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那份深深的眷恋和无奈。

复制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的赏析二
第一首诗中,“柳叶鸣蜩绿暗”描绘了夏日柳树上鸣叫的蝉和深绿色的树叶,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荷花落日红酣”则形容了夕阳下荷花的红色,如同美酒一般令人沉醉。“三十六陂春水”可能指的是江南地区众多的池塘和溪流,而“白头想见江南”则表达了诗人年老时对江南的怀念。 第二首诗回忆了诗人三十年前在江南的经历,“父兄持我东西”描绘了家人带领下的游玩情景。“今日重来白首”表达了诗人再次来到江南时已是白发苍苍,岁月不饶人。“欲寻陈迹都迷”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往记忆的追寻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复制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的赏析三
这两首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美好景色的怀念和对往昔时光的追忆。 第一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两句,以细腻的笔触勾画出柳叶深绿、蝉鸣声声,荷花在落日余晖中显得格外娇艳的画面。接着,“三十六陂春水”一句,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水域广阔、波光粼粼的美景。最后一句“白头想见江南”,则表达了作者虽已白发苍苍,但心中仍怀着对江南美景的深深眷恋。 第二首诗则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和感慨。“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两句,回忆了三十年前作者在此地时,父亲和兄长曾带着他四处游玩的情景。那时的作者还年轻,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然而,“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两句,则表达了作者今日重回此地时,已是白发苍苍,想要寻找往昔的足迹却已难以辨认的无奈和感慨。这种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和感慨,更加深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美好景色的怀念之情。 两首诗虽然内容不同,但都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美景的深深眷恋和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的珍视。

复制

译文

第一首诗: 柳叶间,蝉儿鸣叫,绿色显得格外浓郁;荷花在落日的映照下,红色显得格外鲜艳。江南的三十六池春水,让我这个白发老人分外想念。 第二首诗: 三十年前,我曾在这里,由父兄领着四处游玩。今天,我再次来到这里,白发苍苍,想寻找当年的痕迹,却发现一切都已模糊不清。

复制

完善

注释

鸣蜩:鸣叫的蝉。 绿暗:指树木的浓密绿叶。 荷花:莲花。 落日:夕阳。 红酣:形容颜色浓艳,如同醉酒。 三十六陂:泛指众多的池塘。 白头:指年老。 东西:指方向,这里可能指游玩时的带领。 陈迹:旧时的遗迹。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