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音频朗读
赏析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的赏析一
这两首诗都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分别描述了不同的自然景色和心境。
第一首《书湖阴先生壁》描写了湖阴先生家优美的环境: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这两句描绘了湖阴先生家的茅屋经过长期打扫,干净得连青苔都没有,院子里整齐地栽满了各种花木。这里展示了主人家的勤劳和对生活环境的精心打理。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两句则是用自然景物来描绘,写一条小河环绕着翠绿的农田,两座青山像推开大门一样送来青翠的山色。这里以“护田”和“排闼”两词,将“一水”和“两山”拟人化,仿佛它们也有了情感和动作,为这宁静的田园增添了生趣。
第二首《春居杂兴》则描写了作者在春日里的闲适心情: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桑树枝叶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春风拂过,带走了花的余香,这香气悄悄地飘过了院墙。这里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黄莺的叫声惊醒了午后的好梦,诗人还半梦半醒地怀疑自己仍身处在半山园中。这里以黄鸟的叫声为引子,将诗人从梦中唤醒,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半山园这一居住环境的喜爱和留恋。
这两首诗都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闲适和宁静。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的赏析二
首句“茅檐长扫净无苔”描绘了诗人居住的环境,茅草屋檐下经常打扫,干净得没有青苔,表现了一种朴素而整洁的生活状态。“花木成畦手自栽”则表现了诗人亲自栽种花木的情景,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一水护田将绿绕”通过一条小溪环绕着绿色的田地,展现了田园风光的宁静与和谐。“两山排闼送青来”则形容两座山峰如同门扇一样,送来了青翠的山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桑条索漠楝花繁”描绘了桑树枝条和楝花的茂盛,表现了春天的生机。“风敛余香暗度垣”则形容春风将花香吹过墙头,增添了一丝幽静的美感。
“黄鸟数声残午梦”通过黄鸟的鸣叫声,唤醒了诗人的午间小憩,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亲近。“尚疑身属半山园”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仿佛自己就置身于这半山的园林之中。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的赏析三
这两首诗都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分别描绘了不同的田园风光和心境。
第一首诗《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描绘的是湖阴先生家的环境。首句“茅檐长扫净无苔”,写出湖阴先生家庭院的洁净;“花木成畦手自栽”,描绘了庭院内整齐的花木,都是主人亲手所栽。接下来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句,更是将田园风光描绘得如诗如画。一条小河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如同推开的门闼,为这里送来了青翠的山色。整首诗充满了清新、自然的气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第二首诗《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二)》则着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前两句“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描绘了桑树和楝树在微风中摇曳,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这些香气被风带着,悄悄地穿过院墙,进入了诗人的居室。后两句“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则表达了诗人午后在院内休憩时,被黄鸟的叫声惊醒,还以为自己仍在半山园中的情景。这里,诗人通过黄鸟的叫声和午后的梦境,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留恋。
两首诗都体现了王安石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情感和心境。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宁静,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淡泊。
译文
茅草屋檐经常打扫,干净得没有青苔,我亲手栽种的花木整齐地排列成行。一条小溪环绕着绿色的田地,两座山峰如同门扇一样,送来了青翠的山色。
细长的桑树枝条和茂盛的楝花,春风将残留的花香悄悄地吹过墙头。几声黄鹂的鸣叫打断了我的午间小憩,我还以为自己身处这半山的园林之中。
注释
茅檐:茅草覆盖的屋檐。
畦:田地分块。
护田:指环绕田地的水流。
排闼:推开门。
索漠:形容桑树枝条细长。
楝:一种树木,春天开紫色花。
风敛:风停。
余香:残留的香气。
暗度:悄悄地传播。
垣:墙。
黄鸟:黄鹂,一种鸣声悦耳的鸟。
残: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