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城春望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复制

完善

汉寿城春望-音频朗读

赏析

汉寿城春望的赏析一
这首诗描绘了汉寿城春天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比荒凉与生机,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自然的循环。诗中的“荒祠古墓”和“田中牧竖”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华表半空经霹雳”和“碑文才见满埃尘”则揭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消逝。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变化的期待和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复制

汉寿城春望的赏析二
刘禹锡的这首诗通过描绘汉寿城的春景,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中的“野草春”和“荆榛”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荒凉并存的景象,而“田中牧竖烧刍狗”和“陌上行人看石麟”则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华表半空经霹雳”和“碑文才见满埃尘”表达了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遗忘。最后,诗人以“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表达了对这片土地未来变化的期待和憧憬。

复制

汉寿城春望的赏析三
这首诗是刘禹锡对汉寿城春日景象的描绘,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希望。诗中“汉寿城边野草春”和“荒祠古墓对荆榛”展现了一种荒凉与生机并存的对比,而“田中牧竖烧刍狗”和“陌上行人看石麟”则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华表半空经霹雳”和“碑文才见满埃尘”反映了时间的无情和文化的消逝。最后,诗人以“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表达了对这片土地未来可能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待。

复制

译文

春天里,汉寿城边的野草茂盛,荒废的庙宇和古老的坟墓面对着荆棘丛生。放牧的孩童在田里烧着牧狗,路上的行人看着田间的小路旁的石麒麟。半空中的华表经历了雷击,石碑上的文字被尘土覆盖。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片地方会发生变化,再次成为重要的交通要道。

复制

完善

注释

汉寿城: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中国湖南省。 野草春:春天里生长的野草。 荒祠:荒废的庙宇。 古墓:古老的坟墓。 荆榛:指荆棘丛生,形容荒凉。 牧竖:放牧的孩童。 刍狗:指牧童放牧的狗。 陌上:田间小路。 石麟:指石雕的麒麟,古代的吉祥物。 华表:古代宫殿或庙宇前立的石柱。 霹雳:雷声。 碑文:刻在石碑上的文字。 埃尘:尘土。 东瀛:指东海,这里可能指代远方或未来。 要路津:重要的交通要道。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