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音频朗读
赏析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夜晚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神仙境界的向往。诗中"尘中见月心亦闲",表达了诗人在尘世中看到月亮时的宁静心情。“凝光悠悠寒露坠”,描绘了月光和寒露的美景,“此时立在最高山”,诗人站在高山之巅,视野开阔,心情舒畅。“群动悠然一顾中”,诗人一眼望去,看到所有动物都悠然自得,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少君引我升玉坛”,诗人被引导登上高台,向天空行礼,邀请天上的神仙,表达了对神仙境界的向往。“绝景良时难再并”,诗人感叹这样的美景和美好的时光难以再次遇到,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惆怅。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的赏析二
这首诗写于唐代,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时期,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唐代的文人墨客喜欢在中秋夜赏月,表达对月亮的欣赏和对神仙境界的向往。这首诗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中秋赏月的热爱和对神仙境界的向往,也体现了唐代文人的文化追求和审美情趣。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的赏析三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意境深远:诗中描绘了中秋夜晚的美景,诗人站在高山之巅,视野开阔,心情舒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神仙境界的向往。
语言优美:诗中的语言优美,如"尘中见月心亦闲",“凝光悠悠寒露坠”,"碧虚无云风不起"等,都体现了诗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情感真挚: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惆怅,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想象力丰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如"少君引我升玉坛",“云拼欲下星斗动”,"金霞昕昕渐东上"等,都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译文
在尘世中看到月亮,心情也变得闲适,更何况是在清秋时节的仙境之中。
月光缓缓移动,寒露从天而降,此刻我站在最高的山峰上。
天空中没有云彩,风也停息,山上的松树和山下的水流。
所有的动物都悠然自得,我一眼望去,天地广阔,无边无际。
有人引导我登上高台,向天空行礼,邀请天上的神仙。
云彩聚集,星星在动,天上的音乐响起,让人感到身体发冷。
朝霞渐渐升起,月亮斜挂,我还在频频回望。
这样绝美的景色和美好的时光难以再次遇到,将来的今天,我应该会感到很失落和悲伤。
注释
尘中:尘世中,指人间。
心亦闲:心情闲适。
清秋:指秋天。
仙府: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指美丽的仙境。
凝光:指月光。
悠悠:形容月光缓缓移动的样子。
寒露:指秋天的露水。
碧虚:指天空。
群动:指所有动物。
少君:指诗人自己。
玉坛:指高台。
礼空:向天空行礼。
真仙官:指天上的神仙。
云拼:云彩聚集的样子。
星斗:指星星。
金霞:指朝霞。
昕昕:形容阳光初升的样子。
轮欹:指月亮斜挂。
绝景:极美的景色。
惆怅:感到失落和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