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咏桐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复制

完善

忆秦娥·咏桐-音频朗读

赏析

忆秦娥·咏桐的赏析一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傍晚寂寥景象的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对秋天和寂寞的独特感受。 首先,“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描绘了词人站在高阁之上,眺望远方,只见群山连绵,平野广阔,但都被一层薄薄的烟雾笼罩,显得朦胧而寂寥。这种景象不仅为全词奠定了凄凉的基调,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接着,“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萧瑟。在烟光薄弱的暮色中,乌鸦归巢,远处传来号角的声音,这些景象和声音都增添了秋天的凄凉和寂寥。词人通过描绘这些具体的景象和声音,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秋天的寂寥和凄凉。 下阕“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则直接表达了词人的内心感受。香已断,酒已残,这种凄凉的氛围让词人心情更加沉重。西风凛冽,催促着梧桐树叶的飘落,这种景象更增添了词人的孤寂和无奈。 最后,“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总结了全词的主旨。梧桐树叶的飘落,再次提醒人们秋天已经来临,而这种秋天又带来了无尽的寂寞和凄凉。词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秋天和寂寞的深刻理解和感受。 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凄凉,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自己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词人对秋天和寂寞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同时,词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使得全词更加含蓄而富有韵味。

复制

忆秦娥·咏桐的赏析二
这首词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词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 首句“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描绘了词人登临高阁,远眺乱山和平野,烟光稀薄的景象,营造了一种辽阔而又萧瑟的氛围。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进一步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色,栖鸦归巢,暮色中传来号角声,增添了一种凄凉的美感。 “断香残酒情怀恶”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愁苦,断香和残酒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情怀恶则直接抒发了词人的愁绪。 “西风催衬梧桐落”描绘了西风吹落梧桐叶的情景,西风和落叶都是秋天的象征,表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最后以梧桐叶落作结,梧桐叶落不仅带来了秋天的景色,也带来了深深的寂寞和孤独。

复制

忆秦娥·咏桐的赏析三
这首词是北宋词人李清照的诗。这是一首抒发悲秋情怀的词,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首先,“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两句,词人站在高阁之上,眺望远方,只见群山连绵,平野广阔,但都被一层薄薄的烟雾笼罩,显得朦胧而遥远。这种景象不仅为全词奠定了凄凉的基调,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孤寂和迷茫。 接下来,“栖鸦归后,暮天闻角”两句,词人通过描绘乌鸦归巢、暮天号角声响起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气氛。乌鸦归巢,意味着一天的结束,而号角声则带有一种悲壮和苍凉,这些景象都加深了词人内心的孤寂和哀愁。 下阕开始,“断香残酒情怀恶”一句,词人通过“断香”和“残酒”两个意象,表达了内心的苦闷和无奈。香已断,酒已残,词人的情怀也变得恶劣起来,这种情绪与上阕的凄凉气氛相呼应,形成了一种更加浓郁的情感氛围。 “西风催衬梧桐落”一句,词人借助西风的力量,描绘了梧桐树叶纷纷落下的场景。这种景象不仅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和落寞。同时,“西风”和“梧桐”两个意象也带有一种悲凉的意味,进一步加深了词人的情感表达。 最后,“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三句,词人以“梧桐落”为结尾,呼应了上文的“西风催衬梧桐落”,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同时,“又还秋色”和“又还寂寞”两句,既总结了全词的主题——悲秋和孤寂,也表达了词人对这种情感的无奈和接受。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秋天凄凉的景色和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展现了词人深厚的情感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全词情感深沉而细腻,语言优美而含蓄,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复制

译文

我登上高高的楼阁,远眺乱山和平野,烟光稀薄。栖鸦归巢后,黄昏的天空中传来号角声。断香和残酒让人心情愁苦,西风吹落了梧桐叶。梧桐叶落,又带来了秋天的景色,也带来了深深的寂寞。

复制

完善

注释

临高阁:站在高高的楼阁上。 乱山:指山峦起伏,形态杂乱。 平野:广阔的平原。 烟光:指朦胧的日光或月光,也泛指薄雾。 栖鸦:栖息的乌鸦。 归后:归巢之后。 暮天:傍晚的天空。 闻角:听到远处的号角声。 断香:指香火已断,暗喻时间的流逝。 残酒:指酒已喝得差不多,余下不多。 情怀恶:心情不佳。 西风:秋天的风,常被用来象征凄凉。 催衬:催促,衬托。 梧桐:一种落叶乔木,常与秋天联系在一起。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