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忆王孙·赏荷-音频朗读
赏析
双调忆王孙·赏荷的赏析一
这首词以湖景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湖上风来波浩渺”描绘了湖面上波涛汹涌的景象,风起浪涌,浩渺无际,营造了一种壮阔的氛围。
“秋已暮、红稀香少”表现了秋天即将过去,花朵凋零,香气渐少,透露出一种凄凉的美感。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则表达了词人对湖光山色的无限喜爱,大自然的美景让人百看不厌,赞叹不已。
“莲子已成荷叶老”描绘了荷花已经结出莲子,而荷叶开始枯萎,表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
“青露洗、蘋花汀草”通过露珠和花草的描写,表现了清晨湖岸的清新和宁静。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最后以沙鸥鹭的情态作结,它们在沙滩上休息,不愿回头,似乎也在遗憾人们早早离去,不愿离开这美丽的湖景。
双调忆王孙·赏荷的赏析二
这是一首充满秋日韵味的词作,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湖畔秋景图。
首先,“湖上风来波浩渺”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浩渺无垠的湖面,风从湖上吹来,波光粼粼,显得无比开阔。接着,“秋已暮、红稀香少”则点明了季节,是深秋时节,花朵凋零,香气渐淡,但仍不失为一种别样的美。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进一步表达了词人对这湖光山色的喜爱。他感到自己与这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亲密无间。这种美,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只能用心去体会,去感受。
下阕中,“莲子已成荷叶老”描绘了荷叶凋零,莲子成熟的景象。这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生命循环的领悟。接着,“青露洗、蘋花汀草”则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的湖畔,露水洗净了蘋花和汀草,显得清新而美丽。
最后,“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则表达了词人对这美景的留恋之情。他看到沙洲上的鸥鹭似乎也在留恋这美景,不愿意回头离开。这也从侧面反衬出词人对这秋日湖畔的深深喜爱和不舍。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秋日湖畔的景色,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循环的领悟。同时,也寄托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双调忆王孙·赏荷的赏析三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湖光山色的词,充满了自然之美和淡淡的人情味。接下来,我将详细解析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
首先,“湖上风来波浩渺”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湖面,秋风轻拂,湖面泛起层层波澜,展现出一种浩渺无边的意境。这种景象不仅令人心旷神怡,也预示着接下来词人所要描绘的秋日湖景。
“秋已暮、红稀香少”则点明了时令,已是秋末,花朵凋谢,香气渐淡。但词人并没有因此感到伤感,反而通过对“水光山色与人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亲近。湖光山色之美,让词人感到无尽的喜悦和满足。
下阕,“莲子已成荷叶老”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莲子已经成熟,荷叶也日渐衰老。但即使在这样的季节里,词人依然能从自然中找到美。他写道:“青露洗、蘋花汀草”,清晨的露水洗净了蘋花和汀草,使得它们更加清新可爱。
最后,“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则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词人看到眠沙的鸥鹭没有回头,仿佛它们也在怨恨词人离开得太早,没有多陪伴它们一会儿。这种写法不仅增加了词的趣味性,也表达了词人对这片湖光的深深眷恋。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秋天的湖光山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同时,也展现了词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即使在秋末花凋的时节,依然能从自然中找到美,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译文
湖面上风吹来,波浪浩渺无边。秋天已到晚期,红花凋零,香气稀少。湖光山色与人们显得格外亲近,它的美丽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永远也说不尽。
莲子已经成熟,而荷叶却渐渐老去。清晨的露珠清洗着蘋花和汀上的青草。沙滩上的鸥鹭安然休息,不愿回头,似乎也在遗憾人们这么早就要离去。
注释
双调:一种词牌名,属于词的一种格式。
忆王孙:词牌名,是双调的一种。
浩渺:形容水面广阔,波涛汹涌。
秋已暮:指秋天即将结束。
红稀香少:形容荷花凋谢,香气也变得稀少。
水光山色:指湖光山色,自然景色。
与人亲:形容景色宜人,让人亲近。
莲子已成:指荷花已经结成莲子。
荷叶老:指荷叶开始枯萎。
青露:清晨的露水。
蘋花汀草:指水边的花草。
眠沙鸥鹭:指在沙滩上休息的鸥鹭。
不回头:形容鸥鹭不回头,即不留恋。
似也恨:似乎也感到遗憾。
人归早:指人早早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