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复制

完善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音频朗读

赏析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的赏析一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庭院内景与女子心绪的词作。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首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邃的庭院景象,春色深深,但重帘未卷,使得室内光线略显昏暗,影影绰绰。这样的环境设置,不仅为后文的女子形象和情感抒发提供了背景,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倚楼无语理瑶琴。”这句进一步揭示了女子的形象和情感。她倚靠在楼上,静静地弹奏着瑶琴,没有言语,只有琴声在空气中回荡。这种无言的表达,更加深了她的寂寞和惆怅。 下阕中,“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词中的情感氛围。远山云雾缭绕,似乎预示着傍晚的到来;细雨微风轻轻吹拂,使得天色渐渐阴沉。这样的景象,既与上阕中的庭院环境相呼应,又加深了女子的孤独和愁绪。 最后一句“梨花欲谢恐难禁”,则将女子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梨花即将凋谢,她恐怕难以承受这样的离别之痛。这里以梨花自喻,表达了女子对美好时光即将逝去的哀怨和无奈。 整首词以景抒情,通过描绘春日庭院内的自然景象和女子的形象及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哀怨。同时,也展现了女子内心的细腻和敏感,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复制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的赏析二
这首词以春日庭院为背景,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小院闲窗春色深”描绘了庭院中春意盎然的景象,一个“深”字用得极妙,表现了春天的浓郁和深沉。 “重帘未卷影沉沉”则描绘了室内的情景,重帘未卷,室内光线昏暗,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倚楼无语理瑶琴”表现了词人独自凭栏,默默弹奏瑶琴的情景,无语中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沉思。 “远岫出云催薄暮”通过远山和云彩的描写,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傍晚的临近。 “细风吹雨弄轻阴”则描绘了春天细雨中的景象,细风、轻阴、细雨,构成了一幅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 “梨花欲谢恐难禁”最后以梨花即将凋谢作结,表现了词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和无奈。

复制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的赏析三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闲愁的词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深闺女子的孤独与无奈。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词开篇即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春日画面。小院内春色浓郁,窗户闲静,而重重的帘幕还未卷起,使得室内光线昏暗,阴影沉沉。这样的环境不仅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女子内心的孤寂与沉闷。 “倚楼无语理瑶琴。”接着,女子倚楼而立,默默无语,手指轻拨瑶琴。她的琴声悠扬,却带着一丝哀怨。这里,“无语”二字透露出女子内心的寂寞与无奈,而“理瑶琴”则是一种排解寂寞的方式,但并不能真正消除她的孤独感。 下阕中,“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描绘了外部环境的变化。远处的山峰云雾缭绕,似乎在催促着薄暮的到来。微风细雨轻轻吹拂,使得天空呈现出淡淡的阴郁。这样的景象不仅烘托了女子的心境,也暗示了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无奈。 “梨花欲谢恐难禁。”最后一句,将女子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梨花即将凋谢,她担心自己无法阻止这一自然的规律。这里,“梨花欲谢”象征着女子的青春即将逝去,而“恐难禁”则表达了她对这种无奈和不舍的情感。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春日闲愁的描绘,展现了女子内心的孤独、无奈和对青春的留恋。

复制

译文

小院中的春天景色浓郁,闲适的窗子下春意深浓,重重叠叠的帘幕还未卷起,屋内的光线显得昏暗。我独自倚靠在楼栏上,默默无言,弹奏着瑶琴。 远山之上,云雾缭绕,似乎在催促着傍晚的到来。细细的春风夹带着雨丝,玩弄着轻柔的阴霾。院子里的梨花即将凋谢,恐怕难以经受住这春风春雨的侵袭。

复制

完善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小院:指小巧的庭院。 闲窗:指闲暇时的窗边。 春色深:形容春天的景色非常浓郁。 重帘:指层层的帘子。 未卷:没有卷起。 影沉沉:形容光线暗淡。 倚楼:靠在楼边。 无语:没有说话。 理瑶琴:弹奏瑶琴,瑶琴是一种古代的弦乐器。 远岫:远处的山峦。 出云:从云层中显现。 催薄暮:催促着傍晚的到来。 细风:轻柔的风。 吹雨:风吹动着雨滴。 弄轻阴:在轻阴的天气中玩耍。 梨花:梨花,常在春天开放。 欲谢:即将凋谢。 恐难禁:恐怕难以承受。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