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残梅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复制

完善

满庭芳·残梅-音频朗读

赏析

满庭芳·残梅的赏析一
这首词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首句“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描绘了词人居所的宁静和幽深,小阁和闲窗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画堂深幽则表现了居所的宽敞和深远。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表现了时间的流逝,篆香烧尽意味着一天即将过去,日影下帘钩则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 “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通过词人亲手种植的江梅逐渐盛开,表现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又何必临水登楼则暗示了词人对外界喧嚣的不屑。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表现了词人居所的孤独和寂寥,无人到意味着访客稀少,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则用典,何逊是南朝梁代著名诗人,曾在扬州任官,这里借指词人自己。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表现了词人对梅花的珍爱,韵胜形容梅花的高洁,难堪雨藉、不耐风揉则表现了梅花的娇嫩和脆弱。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通过横笛的吹奏,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忧愁和伤感。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最后以词人的自我安慰作结,香消雪减形容春天即将过去,扫迹情留则表现了词人对春天的留恋和不舍。

复制

满庭芳·残梅的赏析二
这首词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满庭芳·小阁藏春》,它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闲适而又略带寂寥的春日庭院图,同时寄寓了词人深深的情感。 上阕开篇三句“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词人用“藏”、“锁”、“深幽”等字眼,形象地描绘出一个封闭而静谧的空间。这里,春天被小阁藏住,白昼被闲窗锁住,画堂则显得无限深幽。这种环境的描绘,既是对实际景物的写照,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接着,“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词人通过细节描写,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显寂寥的氛围。篆香已经烧尽,日影已经西斜,而词人则独自坐在窗前,看着日影缓缓落下,帘钩轻轻摇曳。 然后,“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词人借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深闺,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她认为,只要心中有梅,就不必再临水登楼去欣赏外面的风景。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词人借何逊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在春日庭院中的孤寂之情。她觉得自己就像当年何逊在扬州一样,虽然身处繁华之地,但却无人相伴,只能独自品味着寂寥。 下阕开始,“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词人通过梅花来寄寓自己的情感。她认为梅花虽然美丽,但却难以承受风雨的侵袭。这既是对梅花的赞美,也是对词人自身命运的感慨。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词人又通过笛声来渲染自己的情感。她听到不知谁家传来的笛声,心中涌起浓浓的愁绪。这种愁绪,既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担忧。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词人劝慰自己不要为梅花的凋零而感到惋惜,因为虽然花瓣落了,但梅花的香气和神韵依然留在心中。这里,词人通过梅花来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留恋之情。 最后,“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词人以淡月和梅花的疏影作为结尾,营造出一种淡雅而风流的意境。她认为,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里,虽然梅花已经凋零,但她的疏影依然美丽动人。这既是对梅花的赞美,也是对词人自身品格的肯定。 整首词情感深沉而含蓄,语言清新而自然,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复制

满庭芳·残梅的赏析三
这首词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优雅而又带有淡淡忧伤的画卷。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开篇三句,词人便描绘了一个幽深静谧的空间——小阁和画堂,那里似乎隐藏着春天,将白昼都封锁了起来,显得格外深幽。这种环境给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感觉,同时也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接着,词人又通过篆香烧尽和日影斜照帘钩的细节,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和时间的流逝。篆香燃烧殆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日影斜照帘钩,则暗示着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词人提到自己亲手种植的江梅逐渐盛开,暗示着自己内心的希望和期待。然而,她又说“又何必、临水登楼”,似乎是在告诉自己,即使面对美景,也无法消解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这里,词人用何逊在扬州的典故,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孤寂感受。何逊是南朝梁的著名文学家,他在扬州时曾写下许多表达孤寂情感的诗篇。词人将自己与何逊相比,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下阕开始,“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词人进一步描绘江梅的特质,虽然它有着高雅的韵味,但却难以承受风雨的侵袭。这既是对江梅的赞美,也是对词人自身命运的隐喻。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突然,一阵横笛声传来,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也触动了词人内心的愁绪。这里的“吹动浓愁”表达了词人内心深深的忧伤和愁苦。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词人劝慰自己,不要怨恨江梅的凋零和香气的消散,因为即使它凋零了,它的香气和韵味依然会留在人们的心中。这里的“扫迹情留”表达了词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留恋和珍惜。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最后三句,词人再次回到对江梅的描绘上,她赞美江梅在良宵淡月下依然保持着优雅的风姿和韵味。这里的“难言处”表达了词人对于江梅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词情感真挚深沉,语言优美动人,通过描绘江梅的美丽和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表达了词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于自身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复制

译文

春天隐藏在小阁中,闲适的窗子锁住了白昼,彩绘的厅堂显得无比深幽。香烟已经燃尽,日影斜照在帘钩上。我亲手种下的江边梅花渐渐盛开,又何必非要去水边登楼远眺呢。 没有人来访,这里孤寂冷清,就像何逊在扬州一样。我深知梅花的风韵胜过其他花卉,它难以承受雨水的侵袭,也不耐风吹的揉搓。还有谁家的横笛吹响,激起我深沉的忧愁。不要遗憾花儿凋谢、雪色渐消,要相信即使扫去了痕迹,情感依然会留下。在这难以言说的时刻,清冷的夜晚,淡淡的月光下,稀疏的花影依然显得那么风姿绰约。

复制

完善

注释

小阁: 小型的楼阁。 藏春: 春意盎然,形容春天的气息。 闲窗: 闲置的窗户。 锁昼: 形容白天的宁静。 画堂: 装饰华丽的厅堂。 深幽: 深远而幽静。 篆香: 指燃烧的香料,篆是古代书写的一种字体,这里形容香气的形态。 日影: 阳光的影子。 帘钩: 挂帘子的钩子。 手种: 亲手种植。 江梅: 指梅花,因梅花多生长在江边而得名。 何逊: 指南朝诗人何逊,以咏梅著称。 扬州: 地名,这里用以形容何逊的故乡。 知韵: 懂得诗歌的韵律。 难堪: 难以承受。 雨藉: 雨中行走。 风揉: 风吹拂。 横笛: 一种乐器,这里指笛声。 浓愁: 深沉的忧愁。 香消雪减: 形容梅花凋谢,香气消失。 扫迹: 扫除痕迹。 情留: 情感依旧。 难言处: 难以表达的地方。 良宵: 美好的晚上。 淡月: 淡淡的月光。 疏影: 稀疏的影子。 风流: 风度翩翩,这里形容梅花的风姿。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