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赏析
今别离·其一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离别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别肠转如轮”和“一刻既万周”形象地描绘了离别时内心的纠结和时间的快速流逝。诗人通过对古代与现代交通工具的对比,表达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离别的频繁和无奈。最后,诗人以“快乘轻气球”作为愿望,希望离别的人能够快速归来,体现了对重逢的渴望和对现代科技的乐观态度。
今别离·其一的赏析二
黄遵宪的这首诗以离别为背景,深刻地反映了人与时间、空间的关系。诗中的“车舟载离别”和“并力生离愁”揭示了交通工具在促进人们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了离别的痛苦。诗人通过“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表达了对时间无法挽留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无力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今别离·其一的赏析三
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和人们情感联系日益脆弱的担忧。诗中的“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和“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无情和离别的突然。诗人在最后提出“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不仅是对离别之人的祝愿,也隐含了对现代科技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思考。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生动,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译文
离别的愁绪如同车轮般不断转动,虽然只是短暂的一刻,却仿佛经历了无数次的循环。眼前看着时间如同车轮般飞驰,内心的忧虑也随之增加。自古以来就有山川河流,也有车船作为交通工具。车船承载着人们的离别,但无论是行动还是停止,人们都还拥有自由。然而到了今天,无论是车还是船,都似乎在合力制造离别的忧愁。明知这些都是短暂的景象,却无法避免心中的纠结。钟声一响,时间就毫不留情地流逝,即便有再大的力量也无法挽留。虽然有强大的控制力,却如同绕在手指上的柔软之物;即使有迎面的强风,也不畏任何困难。送行的人还没来得及返回,你已经到了天边。看着你的背影突然消失,只剩下朦胧的烟雾和波浪。你离去得如此迅速,不知道归来的日期是否确定。我希望你回来的时候,能够乘坐轻快的热气球。
注释
别肠: 比喻离别时的愁肠。
转如轮: 形容离别的愁绪如同车轮般不断转动。
一刻既万周: 形容时间虽短,但愁绪却如同经过了万次的循环。
双轮: 指车轮,这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中心忧: 内心的忧虑或忧愁。
山川: 山和河,泛指自然景观。
车舟: 车和船,古代的交通工具。
行止: 行动和停止。
自由: 指不受约束。
并力: 合力,一起。
离愁: 分别时的忧愁。
须臾: 片刻,极短的时间。
绸缪: 缠绵,纠结。
钟声: 钟的敲击声,这里指时间的流逝。
顷刻: 瞬间,极短的时间。
柁: 船桨,这里比喻控制。
绕指柔: 形容非常柔软,可以轻易地缠绕在手指上。
打头风: 迎面吹来的风。
石尤: 指石头,这里比喻困难或障碍。
送者: 送行的人。
天尽头: 天边,形容非常遥远的地方。
望影: 看着影子或背影。
倏不见: 突然看不见了。
烟波: 烟雾和波浪,形容朦胧的景象。
杳悠悠: 形容遥远而不可及。
去矣: 已经离去。
一何速: 如此迅速。
归定: 归来的日期。
滞不: 不确定,不顺畅。
所愿: 所希望的。
快乘轻气球: 希望快速乘坐轻气球归来,轻气球指热气球。
拼音
今别离·其一-音频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