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点绛唇·十月二日马上作的赏析一
这是一首充满了古典韵味的词,其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和作者的心境。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解析:
“一帽红尘,行来韦杜人家北。”首句便描绘出一位旅人在风尘仆仆的旅途中,来到了韦杜(古代地名,可能指西安附近的某个地方)人家的北边。这里的“一帽红尘”形象地描绘了旅人跋涉的辛苦,同时也暗示了他来自远方的身份。
“满城风色,漠漠楼台隔。”接下来,词人描绘了城市的景象。满城的风色,可能是指秋风萧瑟,或者是旅人心中对城市的感受。而“漠漠楼台隔”则表现出城市的高楼大厦在视线中的模糊和距离感,进一步强化了旅人的孤独和迷茫。
“目送飞鸿,景入长天灭。”这两句词通过描绘飞鸿在天空中飞翔,然后消失在长天尽头的景象,寄托了旅人对于远方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目前生活状态的无奈和失落。
“关山绝,乱云千叠,江北江南雪。”最后三句,词人将视野拉远,描绘出关山的险峻和云层的混乱,进一步强化了旅途的艰难和危险。而“江北江南雪”则暗示了无论旅途如何艰难,作者都必须要面对和克服的寒冷和困境。这既是对旅途的描绘,也是对人生的一种隐喻。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简洁的笔触,生动地描绘出了旅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和心境变化,充满了古典诗词的韵味和美感。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性。
点绛唇·十月二日马上作的赏析二
诗人以“一帽红尘,行来韦杜人家北”开篇,描绘了自己行走在风尘仆仆的旅途中,来到韦杜人家的北边。“满城风色,漠漠楼台隔”则形容了城市中风的景色以及楼台的远隔。“目送飞鸿,景入长天灭”表达了诗人目送远飞的大雁,直至消失在长天的尽头。最后,“关山绝,乱云千叠,江北江南雪”以关山、乱云和雪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北国风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远方的无限想望。
点绛唇·十月二日马上作的赏析三
这是一首描绘旅途风光与内心感慨的诗词。以下是逐句的解析:
“一帽红尘,行来韦杜人家北。” 开篇即写作者头戴斗笠,行走在红尘之中,目的地是韦杜人家的北边。这里的“一帽红尘”形象地描绘了旅途的辛劳与风尘仆仆,“韦杜”则可能是作者目的地附近的某个地名,或者是对当地名门望族的指代。
“满城风色,漠漠楼台隔。” 接着,作者描绘了城市的景象。满城的风色,以及被漠漠楼台所阻隔的视线,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这里的“风色”可能指的是城市的景色和氛围,而“漠漠楼台”则暗示了城市的繁华和喧嚣。
“目送飞鸿,景入长天灭。” 接下来,作者的视线从城市转向天空。他目送着飞鸿远去,直到景色融入长天之中,消失不见。这里的“飞鸿”象征着远方的目标和理想,而“景入长天灭”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关山绝,乱云千叠,江北江南雪。” 最后三句,作者将视线转向更远的关山和江南江北。关山阻隔,乱云堆叠,象征着旅途的艰辛和险阻;而“江北江南雪”则描绘了江南江北的雪景,既表现了景色的美丽,也暗含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整首诗词通过对旅途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了他内心的孤寂和思乡之情。诗词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富有韵味。
译文
我戴着一顶帽子,行走在风尘仆仆的旅途中,来到了韦曲和杜曲的北边。整个城市都笼罩在风的景色中,楼台远隔,显得广阔无边。
我目送着远飞的大雁,直到它们消失在长天的尽头。关口和山峦显得遥远,天空中乱云重叠,无论是江北还是江南,都覆盖着雪。
注释
一帽红尘:形容行走在风尘仆仆的旅途中。
韦杜:指韦曲和杜曲,古代地名,今属陕西省西安市。
漠漠:形容广阔无边。
飞鸿:远飞的大雁。
关山:泛指关口和山峦。
绝:指遥远。
乱云千叠:形容天空中云层重叠。
拼音
点绛唇·十月二日马上作-音频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