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音频朗读
赏析
咏史的赏析一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咏史》,通过描绘江南的繁华与名流们的纷争,讽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腐败,同时也表达了对真正英雄和人才的渴望。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开篇即描绘了江南的繁华,这里的“金粉”指的是江南的富庶和繁华,而“十五州”则泛指江南地区。然而,这种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无数的恩怨和纷争,这些纷争大多集中在所谓的“名流”之间。这里的“名流”并非指真正的英雄或人才,而是那些沽名钓誉、争权夺利的人。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名流的虚伪和腐败。其中,“牢盆狎客”指的是那些依附于权贵、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他们掌握着全部的权力,操控着社会的运转。而“团扇才人”则是指那些只会在宫廷中玩弄权术、迎合权贵的人,他们占据着社会的高位,享受着荣华富贵。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这两句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另一种现象,即知识分子对于文字狱的恐惧和无奈。他们因为害怕文字狱而不敢直言,只能将自己的才华用于写作一些无关紧要的文章,以换取生活的必需品。这种现状让诗人深感悲哀和愤怒。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英雄和人才的渴望和呼唤。其中,“田横五百人”指的是田横和他的五百壮士,他们曾经是反抗暴秦的英雄,但最终却未能逃脱失败的命运。诗人借用这个故事,表达了对那些为国家、为民族而英勇奋斗的英雄们的怀念和敬仰。同时,他也对那些只会在宫廷中玩弄权术、迎合权贵的人进行了讽刺和批判,认为他们不配被称为“名流”。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江南的繁华与名流们的纷争,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的虚伪和腐败的批判和讽刺,同时也表达了对真正英雄和人才的渴望和呼唤。
咏史的赏析二
这首诗通过对东南地区金粉繁华的描写,引出了诗人对名流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诗中的“金粉东南十五州”描绘了东南地区的富庶和繁华,而“万重恩怨属名流”则揭示了名流之间错综复杂的恩怨关系。接下来的两句,诗人用“牢盆狎客操全算”和“团扇才人踞上游”讽刺了那些精于算计的狎客和自视甚高的才子。第五、六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表达了文人因文字狱而不敢畅所欲言,写书仅为生计的悲哀。最后两句则用历史典故反问,那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今何在,难道他们归来后都能获得高官厚禄吗?
咏史的赏析三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咏史》。诗歌以咏史为题,实则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首联“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描述了江南一带的繁华富庶,但这些繁华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的恩怨和争斗,尤其集中在当时的名流士林之中。这里的“金粉”象征着繁华绮丽,而“十五州”则泛指长江下游的富庶地区。
颔联“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进一步揭示了名流们的行径。他们中有的依附权门,把持大权,像煮盐的“牢盆”一样,操控着全部的利害得失;有的则凭借才华和美貌,占据高位,像团扇一样,在扇风的时候处于上游位置。这两句诗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黑暗。
颈联“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则表达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处境和心态。他们因为害怕文字狱而不敢直言,只能在写作时避开敏感话题,著书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谋生。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言论不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无奈。
尾联“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诗人借用了田横的故事,表达了对那些保持气节、不肯归附权势的人的怀念和惋惜。田横是秦末起义军领袖之一,他在刘邦统一天下后,选择自杀而不肯称臣于汉。诗人用这个故事来质问那些归附权势、失去气节的人,难道他们都像田横的五百壮士一样,最终都封官拜爵了吗?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引用和对社会现实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对保持气节的人的怀念。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龚自珍的诗歌风格,即善于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译文
东南十五州是如此富庶繁华,名流之间的恩怨情仇错综复杂。那些精于算计的狎客掌握着全局,而那些自视甚高的才子占据着上流社会。文人们都害怕牵涉到文字狱中,因此纷纷离开席位,他们写书,也不过是为了生计。历史上的田横和他的五百壮士如今在哪里呢?难道他们如果回来,就真的都能被封为列侯吗?
注释
金粉:指繁华富庶的地方。
十五州:指中国东南地区的十五个州。
万重恩怨:形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名流:指社会上有地位、有名望的人。
牢盆狎客:指那些精于算计的人。
团扇才人:指那些自视甚高、风流倜傥的才子。
避席:离开座位,这里指避免牵涉其中。
文字狱:因文字言论而引起的冤狱。
著书:写书。
稻粱谋:指为了生计。
田横:秦末汉初的义士,这里指代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列侯:古代的一种高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