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阳城
唐代

高适

荒城在高岸,凌眺俯清淇。

传道汉天子,而封审食其。

奸淫且不戮,茅土孰云宜。

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

母仪良已失,臣节岂如斯。

太息一朝事,乃令人所嗤。

复制

完善

辟阳城-音频朗读

赏析

辟阳城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荒城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诗人对审食其的不端行为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同时也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败坏表示了批评。诗中“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有才能的君主被轻视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担忧。

复制

辟阳城的赏析二
高适的这首诗以荒城为背景,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道德沦丧的忧虑。诗中的“奸淫且不戮,茅土孰云宜”反映了诗人对不公正现象的批判。同时,“母仪良已失,臣节岂如斯”则揭示了当时社会道德的缺失。整首诗充满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

复制

辟阳城的赏析三
《辟阳城》这首诗以荒城为载体,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社会风气的批评。诗中的“太息一朝事,乃令人所嗤”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一时失误的叹息,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现象成为人们嘲笑对象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高适作为诗人的才华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复制

译文

荒芜的城池坐落在高高的河岸上,我站在高处俯视着清澈的淇水。传说中汉朝的皇帝曾经封赏了审食其,而他的行为不端,却未受到应有的惩罚。封地的赐予,谁又能说这是合适的呢?怎能让有才能的君主反而被后辈轻视?母亲的榜样已经丧失,臣子的忠诚又怎能如此?一时的失误,却让人叹息,最终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

复制

完善

注释

荒城:荒废的城池。 高岸:高高的河岸。 凌眺:高高望去。 清淇:清澈的淇水,淇水是古代的一条河流。 传道:传说,流传。 汉天子:指汉朝的皇帝。 而封:并且封赏。 审食其:指审食其人,即审食其,汉代的一位官员。 奸淫:指不道德的性行为。 且不戮:而且没有被处死。 茅土:指封地。 孰云宜:谁又能说合适。 何得:怎能。 英雄主:指有才能的君主。 返令:反而使得。 儿女欺:被后辈所轻视。 母仪:指母亲的榜样。 良已失:已经丧失。 臣节:指臣子的忠诚。 岂如斯:怎能如此。 太息:叹息。 一朝事:指一时的事情。 乃令人所嗤:反而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