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塞上-音频朗读
赏析
塞上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人以“东出卢龙塞”开篇,点明了出发的地点,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心情。接着,诗人用“亭堠列万里”和“汉兵犹备胡”描绘了边疆的紧张局势,表现了唐朝军队的警惕和备战状态。诗中的“边尘涨北溟”和“虏骑正南驱”进一步强化了战争的紧迫感。诗人在后半部分通过对李将军的追忆,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和平的渴望。
塞上的赏析二
《塞上》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诗中的“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人通过“惟昔李将军”的追忆,不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也寄托了对国家强盛的期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塞上的赏析三
高适的《塞上》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边塞诗。诗中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边疆的荒凉。诗人以“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开篇,表达了自己作为客人的孤独和对战争的忧虑。诗中的“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和“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生动地描绘了边疆的紧张局势和战争的激烈。诗人在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李将军的追忆,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和平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译文
从东边出发,越过卢龙关,心情开阔而孤独。烽火台沿着万里边疆排列,唐朝的军队还在防备着北方的胡人。边疆的尘埃弥漫如同海水,敌军的骑兵正在向南进攻。战争的转移和变化,难道这是长久之计吗?通过婚姻联姻来和解,也不是长远的计划。回想过去,李将军按照节令从京城出发,统领军队在广阔的沙漠中作战,一次战斗就捉住了敌军的首领。我常常怀着感激的心情,愿意效仿那些灵活多变的策略。靠在剑上,想要对谁说,边关和河流空旷而曲折。
注释
东出:从东边出发。
卢龙塞:指卢龙关,古代长城的一个关口,在今天河北省。
浩然:形容心情开阔,意气风发。
客思孤:指诗人作为客人,心情孤独。
亭堠:古代边防的烽火台。
列:排列。
汉兵:指唐朝的军队,这里用“汉”代指唐朝。
犹备胡:仍然防备北方的胡人,即突厥等民族。
边尘:边疆的尘埃。
涨北溟:形容尘埃如同海水一般弥漫。
虏骑:指敌军的骑兵。
正南驱:正向南方进攻。
转斗:指战争的转移和变化。
岂长策:难道这是长久之计吗?
和亲:指通过婚姻联姻来和解。
非远图:不是长远的计划。
惟昔:指过去。
李将军:指汉朝名将李广。
按节:按照节令。
出皇都:从京城出发。
总戎:统领军队。
扫大漠:指在广阔的沙漠中作战。
一战擒单于:一次战斗就捉住了敌军的首领。
常怀:常常怀着。
感激心:感激的心情。
愿效:愿意效仿。
纵横谟:指灵活多变的策略。
倚剑:靠在剑上。
欲谁语:想要对谁说。
关河:指边关和河流。
空郁纡:形容景色空旷而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