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百丈峰二首
唐代

高适

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

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

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

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

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

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

豺狼塞瀍洛,胡羯争乾坤。

四海如鼎沸,五原徒自尊。

而今白庭路,犹对青阳门。

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

复制

完善

登百丈峰二首-音频朗读

赏析

登百丈峰二首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高适的视角,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边塞图景。诗人站在百丈峰上,远眺燕支道,将历史与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霍去病将军的征战故事,与寒山草草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无奈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诗人对晋武帝和惠帝的批评,反映了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复制

登百丈峰二首的赏析二
高适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发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反思。诗中的“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和“豺狼塞瀍洛,胡羯争乾坤”两句,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无果的悲哀。而“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则透露出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带来的创伤的同情。

复制

登百丈峰二首的赏析三
这首诗体现了高适深厚的忧国忧民情怀。通过登高望远,诗人不仅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中的“四海如鼎沸,五原徒自尊”和“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两句,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和政治腐败的深刻认识。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和对人民生活的同情。

复制

译文

早晨我登上了百丈高的山峰,远远地望着燕支道。汉军的营垒在青冥的山间,胡人的天色白得像扫过一样。回忆起霍去病将军,他连年在这里征战。匈奴终究没有被消灭,寒冷的山中只有草草的景象。只能看到鸿雁在飞翔,让人心中感到悲伤。晋武帝轻视了后世的事情,惠帝最终也昏庸无能。豺狼充斥在瀍洛地区,胡羯争夺着天下。四海如同鼎沸一般,五原地区却显得孤独而自尊。如今白庭路上,还能对着青阳门。早晨的市场不值得询问,君臣们随着草根生活。

复制

完善

注释

朝:早晨。 登:攀登。 百丈峰:山峰名,这里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山峰,也可能是泛指高大的山峰。 遥望:远望。 燕支道:燕支,古代地名,今河北一带,道指道路,这里可能指通往燕支的道路。 汉垒:汉代的军事堡垒。 青冥:形容天空的颜色,青色深而幽远。 胡天:指北方的胡人地区的天空。 白如扫:形容天空非常清澈,没有云彩,像被扫过一样。 忆昔:回忆过去。 霍将军:指霍去病,西汉时期的名将。 连年:连续多年。 征讨:征战讨伐。 匈奴: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 终不灭:最终没有被消灭。 寒山:寒冷的山。 徒草草:徒劳无功,草草指草率、不认真。 唯见:只见。 鸿雁:大雁,这里可能用来比喻远行的人或使者。 令人伤怀抱:使人感到悲伤和怀念。 晋武:指晋武帝司马炎。 轻后事:轻视后世的事情。 惠皇:指晋惠帝司马衷。 终已昏:最终变得昏庸无能。 豺狼:比喻凶恶的人。 塞:堵塞,这里指占领。 瀍洛:指瀍水和洛水,古代河流名,泛指中原地区。 胡羯:胡人的一种,这里泛指北方的少数民族。 争乾坤:争夺天下。 四海:指全国各地。 如鼎沸:形容社会动荡不安,如同沸腾的锅。 五原:古代地名,今内蒙古一带。 徒自尊:空自高傲。 而今:如今。 白庭路:可能指通往白庭的道路,白庭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象征性的地方。 犹对:仍然面对。 青阳门: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城门,或者是象征性的门。 朝市:朝廷和市场,这里指政治和经济活动。 不足问:不值得过问。 君臣:君主和臣子。 随草根:跟随普通人,这里可能指君臣都沦落到平民的境地。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