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
唐代

高适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戍卒厌糟糠,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复制

完善

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音频朗读

赏析

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老兵的形象,展现了边塞士兵的辛酸和无奈。诗人用“独立思氛氲”和“头鬓白纷纷”描绘了老兵孤独和岁月的痕迹,表达了对老兵的同情和尊敬。同时,通过“不识霍将军”和“汉家能用武”等词句,反映了边塞士兵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充满对边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复制

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的赏析二
这首诗通过对比边塞士兵和投降胡人的生活,突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人通过“戍卒厌糟糠,降胡饱衣食”的对比,揭示了战争给士兵带来的苦难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同时,通过“人马亦轻肥”和“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的描写,展现了士兵的勇敢和牺牲精神。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深化了对战争和和平主题的探讨。

复制

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的赏析三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展现了边塞士兵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诗人通过“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和“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等生动的场景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边塞士兵的孤独、艰辛和勇敢。同时,通过“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和“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等意象,传达了边塞士兵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这种生动的描绘,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复制

译文

在蓟门遇到一位老兵,独自站立,思绪万千。他一身憔悴,头发已经花白。昔日的功勋已经消逝,不再记得霍去病将军。汉朝能够使用武力,开拓了广阔的边疆。守边的士兵厌倦了艰苦的生活,而投降的胡人却享受着丰衣足食。站在关隘上远望,我欲泪流。边城的十一月,雨雪纷飞。将领的命令严格,士兵和马匹都显得轻盈。羌胡的侵扰似乎没有尽头,战争何时才能结束?幽州的士兵擅长骑射,从小就练习纵横战场。一旦跟随将军,出入都有声名。秋天的草原上,弓箭相向,猎声四起。长城外的景象昏暗,日落时分,烟雾弥漫。胡人的骑兵虽然猖獗,但汉兵毫不畏惧。古老的树木遍布空旷的边塞,黄云之下,愁云惨淡。

复制

完善

注释

蓟门:古代地名,位于今天北京市附近,是古代北方的边防重镇。 逢古老:遇到年长的人。 独立思氛氲:独自站立,思绪纷乱。 零丁:形容孤独无依。 勋庸:功名。 霍将军:指西汉名将霍去病。 汉家:指汉朝。 穷异域:指边远的地区。 戍卒:守边的士兵。 厌糟糠:形容士兵生活艰苦。 降胡:指投降的胡人。 关亭:边关的瞭望台。 泪沾臆:泪水沾湿了胸襟。 边城:边境的城市。 雨雪乱霏霏:形容雨雪纷飞的景象。 元戎:指军队的统帅。 人马亦轻肥:形容士兵和战马都养得健壮。 羌胡:古代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统称。 幽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北京市及河北北部一带。 骑射:骑马射箭。 结发:指年轻时候。 重横行:形容横行霸道。 纷纷猎秋草:形容秋天狩猎的热闹场景。 角弓:一种古代的弓。 黯黯:昏暗的样子。 凭陵:倚靠,这里指侵犯。 不顾身:不顾个人安危。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