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寄杜二拾遗
唐代

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复制

完善

人日寄杜二拾遗-音频朗读

赏析

人日寄杜二拾遗的赏析一
这首诗是高适在人日这一天寄给杜甫的诗。诗中表达了对老朋友的深切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同时,诗中也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国家大事的忧虑。

复制

人日寄杜二拾遗的赏析二
这首诗通过对比春天的美景与诗人内心的忧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虽然身处边疆,但心系中原,对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生活充满了忧虑。诗中的“一卧东山三十春”和“岂知书剑老风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

复制

人日寄杜二拾遗的赏析三
高适的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诗中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诗人通过对梅花和柳条的描写,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对春天的复杂情感。同时,诗中的“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更是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地位和责任的思考,以及对未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贡献的自责。

复制

译文

在人日这一天,我在草堂题诗寄给远方的你,心中怀念着故乡和老朋友。春天的柳树新绿,我不忍心去看;梅花盛开满枝,却让我感到无尽的思念和悲伤。我身在边疆,无法参与中原的事务,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思考。今年的正月初七,我只能空自怀念你,不知道明年的今天我会在哪里。我在东山隐居了三十年,没想到自己会老去在世事的沧桑中。我年老体衰,却还担任着二千石的官职,感到愧对四方的人民。

复制

完善

注释

人日:古代称正月初七为人日,是民间传统的节日。 草堂:指杜甫的草堂,位于成都,是杜甫晚年的居所。 故人:老朋友。 柳条:指春天的柳树新枝。 弄色:指柳树新绿的颜色。 梅花:梅花,常在冬末春初开放,象征坚韧和高洁。 满枝:形容梅花盛开的样子。 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伤。 远藩/南蕃:指远离中原的边疆地区。 预:参与,涉及。 百忧复千虑:形容忧虑和思考非常多。 今年人日:指写诗的那一年的正月初七。 明年人日:指下一年的正月初七。 一卧东山:指隐居,东山是隐士的象征。 三十春:三十年。 书剑:指文学和武艺。 老风尘:经历世事沧桑。 龙钟:形容年老体衰。 还忝:谦辞,意为愧对。 二千石:古代官职的一种级别。 愧尔东西南北人:意为愧对四方的人民。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