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州歌
唐代

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复制

完善

营州歌-音频朗读

赏析

营州歌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对比描绘了营州少年的豪放不羁和北方民族的粗犷风情。诗人用“厌原野”和“狐裘蒙茸”来表现少年们对狩猎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而“虏酒千钟不醉人”和“胡儿十岁能骑马”则展示了北方民族的酒量和骑术,体现出一种豪迈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由的向往。

复制

营州歌的赏析二
《营州歌》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边疆少年的生活画卷。诗中的“厌原野”和“猎城下”反映了少年们对狩猎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征服欲望。而“虏酒千钟不醉人”和“胡儿十岁能骑马”则强调了北方民族的酒量和骑术,这些特质在诗人眼中是边疆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边疆人民性格的一部分。

复制

营州歌的赏析三
这首诗通过对营州少年和北方民族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边疆特有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诗人没有直接赞美,而是通过具体的行动和生活细节来传达边疆人民的豪迈和勇敢。诗中的“狐裘蒙茸”和“虏酒千钟”不仅是物质文化的表现,也是精神文化的象征,反映了边疆人民对自由和冒险的渴望。

复制

译文

营州的少年们不喜欢广阔的田野,他们穿着蓬松的狐皮衣服在城下打猎。北方的酒即使喝上千杯也不会让人醉倒,那里的小孩十岁就能骑马。

复制

完善

注释

营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辽宁省一带。 厌:厌倦,不喜欢。 原野:广阔的田野。 狐裘:用狐狸皮制成的皮衣,这里指猎人们穿的皮衣。 蒙茸:形容皮毛蓬松的样子。 猎城下:在城下打猎。 虏酒:指北方少数民族的酒。 千钟:极言酒量之大,钟是古代的容量单位。 胡儿:指北方的少数民族儿童。 能:能够,有能力。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