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
宋代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复制

完善

观书有感-音频朗读

赏析

观书有感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池塘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知识源泉的向往和对学习过程的珍视。池塘的清澈象征着知识的纯净和深邃,而活水的不断涌入则象征着知识更新的重要性。朱熹借此表达了对持续学习和不断进步的追求。

复制

观书有感的赏析二
朱熹的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隐喻了学问的深邃和不断进步的必要性。诗中的“半亩方塘”和“天光云影”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而“源头活水来”则是对知识不断更新的生动写照。整首诗语言简洁,意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复制

观书有感的赏析三
《观书有感》不仅是对学问的赞美,也是对学习态度的反思。朱熹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只有像池塘一样不断接受新知,才能保持思想的清澈和活跃。同时,诗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也表达了一种自省的精神,鼓励人们在求知的过程中不断提问和探索。

复制

译文

半亩大的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开阔,天空的光线和云彩的影子在水面上共同摇曳。 问这池塘为何能如此清澈?那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从源头来。

复制

完善

注释

半亩:形容地方不大,半亩地。 方塘:方形的池塘。 一鉴:镜子,这里比喻池塘水面平静如镜。 开:指水面开阔,可以映照。 天光:天空的光线。 云影:云彩的影子。 共徘徊:共同在水面上移动,形容云影和天光在水面上的倒影。 问渠:问池塘。 那得:怎么能够。 清如许:如此清澈。 为有:因为有。 源头活水来:源头有活水不断流入,比喻知识源源不断。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