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翰林李舍人

记得早年曾拜识,便怜孤进赏文章。

免令汩没惭时辈,与作声名彻举场。

一自凤池承密旨,今因世路接馀光。

云泥虽隔思长在,纵使无成也不忘。

复制

完善

上翰林李舍人-音频朗读

赏析

上翰林李舍人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回忆与李舍人的初次见面,表达了诗人对李舍人的敬仰之情。诗人感激李舍人的赏识,使他能够在考场上声名远播,这种赏识对诗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支持。诗中“云泥虽隔思长在”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李舍人之间地位的悬殊,但这种悬殊并没有影响诗人对李舍人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复制

上翰林李舍人的赏析二
朱庆馀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云泥”与“思长在”相对照,一方面突出了诗人与李舍人之间地位的悬殊,另一方面又强调了诗人对李舍人的深厚感情。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深化了诗人对李舍人感激之情的表达。

复制

上翰林李舍人的赏析三
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诗人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平实的语言传达了对李舍人的感激之情。这种朴实的语言风格与诗人真挚的情感相得益彰,使得这首诗更加感人。同时,诗中的“纵使无成也不忘”一句,体现了诗人对李舍人恩情的深刻记忆和不忘之心,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

复制

译文

记得多年前初次见面,我就敬仰您独自努力的才华,您赏识我的文章,使我免于被同辈埋没的羞愧,让我的名声在考场上广为流传。自从您在朝廷中接受皇帝的密令,我因您的恩泽在官场上得到关照。虽然我们地位悬殊,但我对您的思念之情长久存在,即使我未能取得成功,也不会忘记您的恩情。

复制

完善

注释

拜识:拜见,指初次见面时的礼节。 孤进:指独自努力上进。 赏文章:欣赏文章,这里指赏识作者的文才。 汩没:淹没,指才华被埋没。 惭时辈:感到羞愧于同辈。 声名:名声,声望。 彻举场:在考场上声名远播。 凤池:指皇宫中的凤凰池,这里比喻朝廷。 承密旨:接受皇帝的密令或旨意。 世路:世俗的道路,指官场。 馀光:余晖,这里比喻恩泽。 云泥:云和泥,比喻地位悬殊。 思长在:思念之情长久存在。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