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江州李史君-音频朗读
赏析
上江州李史君的赏析一
朱庆馀的《上江州李史君》这首诗,以赞美的口吻表达了对李史君的尊敬和敬仰。诗中通过“起家声望重”开篇,直接点明了李史君的声望之高,而“自古更谁过”则进一步强调了其声望的非凡。接着,诗人通过“得在朝廷少,还因谏诤多”揭示了李史君之所以在朝廷中地位不高的原因,是因为他的直言进谏,这种正直的品质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难能可贵的。
诗的后半部分,“经年愁瘴疠,几处遇恩波”描绘了李史君在多年的忧虑和疾病中,依然得到了君主的恩泽,这反映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君主对他的赏识。最后,“入境无馀事,唯闻父老歌”则以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方式,表现了李史君在民间的崇高地位和人民对他的爱戴。
上江州李史君的赏析二
这首诗通过对李史君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正直、忠诚、受人尊敬的官员形象。诗中的“起家声望重”和“自古更谁过”不仅表达了对李史君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品质的推崇。而“得在朝廷少,还因谏诤多”则揭示了正直之人在当时社会中的困境,即使有着高尚的品德,也可能因为直言不讳而受到排挤。
诗的后两句,“经年愁瘴疠,几处遇恩波”和“入境无馀事,唯闻父老歌”,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李史君的形象。他虽然历经困苦,但依然得到了君主的赏识和人民的爱戴,这种形象的塑造,不仅让读者对李史君产生敬意,也对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气产生了反思。
上江州李史君的赏析三
朱庆馀的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古代官员的形象。诗中的“起家声望重”和“自古更谁过”两句,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李史君声望的高度评价。而“得在朝廷少,还因谏诤多”则巧妙地指出了李史君在朝廷中地位不高的原因,这种正直的品质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难能可贵的。
诗的后半部分,“经年愁瘴疠,几处遇恩波”和“入境无馀事,唯闻父老歌”,则从人民的角度出发,展现了李史君在民间的崇高地位。这种从人民的视角出发的描写,不仅让读者对李史君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体现了诗人对人民情感的尊重和重视。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受君主赏识又受人民爱戴的官员形象。
译文
自古以来,有谁的声望能超越他呢?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并不高,主要是因为他经常直言进谏。经过多年的忧虑和疾病,他在几个地方都受到了君主的恩泽。当他进入这个地方,没有其他事情,只听到当地百姓在歌颂他。
注释
起家:指开始担任官职。
声望:声誉,名声。
重:高,大。
自古:自古以来。
过:超越。
朝廷:指中央政府或皇帝的朝堂。
谏诤:直言规劝,指对君主或上级提出批评或建议。
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
愁:忧虑,忧愁。
瘴疠:指疾病,这里可能指因环境恶劣引起的疾病。
几处:几个地方。
恩波:恩泽,指君主的恩惠。
入境:进入某地。
馀事:其他事情。
唯闻:只听到。
父老:指年长的人,这里泛指当地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