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补阙西亭晚宴-音频朗读
赏析
刘补阙西亭晚宴的赏析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景象,诗人与友人在松树下共饮,感受着季节的变迁。“虫声已尽菊花干”,以昆虫的鸣叫和菊花的枯萎,形象地传达了秋天的萧瑟。“共立松阴向晚寒”,通过松树的阴凉和傍晚的寒意,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对酒看山俱惜去”,诗人与友人在饮酒赏景中,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从而产生了不舍之情。“不知斜月下栏干”,最后一句以月亮的落下作为时间流逝的象征,加深了这种不舍的情感。
刘补阙西亭晚宴的赏析二
朱庆馀的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虫声已尽菊花干",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也隐喻了生命的衰老和结束。“共立松阴向晚寒”,松树的长青与傍晚的寒意形成对比,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岁月的无情。“对酒看山俱惜去”,诗人与友人在饮酒中共同体验了人生的欢乐与哀愁,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不知斜月下栏干”,月亮的落下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暗示了生命的有限,使人更加珍惜当下。
刘补阙西亭晚宴的赏析三
这首诗以深秋为背景,通过诗人与友人的饮酒赏景,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虫声已尽菊花干”,通过对昆虫和菊花的描写,传达了秋天的宁静与萧条。“共立松阴向晚寒”,松树下的阴凉和傍晚的寒意,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对酒看山俱惜去”,诗人与友人在饮酒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和美好时光的流逝,从而产生了深深的不舍。“不知斜月下栏干”,月亮的落下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译文
昆虫的鸣叫声已经停止,菊花也已经枯萎。我们一同站在松树下的阴凉处,感受着傍晚的寒意。面对着酒杯,我们一同欣赏远处的山景,心中都充满了不舍。不知不觉中,斜挂的月亮已经慢慢落下。
注释
虫声已尽:指的是昆虫的鸣叫声已经停止,通常意味着季节已经进入深秋或初冬。
菊花干:菊花已经枯萎,也是深秋时节的特征。
共立:一起站立。
松阴:松树下的阴凉处。
向晚寒:傍晚时分的寒冷。
对酒:面对着酒杯。
看山:观赏远处的山景。
俱惜去:两者都感到不舍。
斜月:斜挂的月亮。
下栏干:指月亮徐徐下落,栏干可能指栏杆,也可能指地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