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扶风主人答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

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

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

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

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少年兴运会,何事发悲端。

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复制

完善

代扶风主人答-音频朗读

赏析

代扶风主人答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扶风主人的口吻,描绘了一位老兵的悲惨遭遇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等,生动地表现了战争带来的沉重气氛和士兵心中的悲凉。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复制

代扶风主人答的赏析二
王昌龄的这首诗以扶风主人的身份,向读者展示了一位经历了战争洗礼的老兵的心境。诗中通过“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等句子,直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苦难。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战争的普遍态度。

复制

代扶风主人答的赏析三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老兵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给个人带来的深重创伤。诗中的“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等句子,不仅表现了战争对生命的摧残,也反映了战争对家庭和亲情的破坏。诗人通过扶风主人的口吻,传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热切期盼。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复制

译文

战争的残酷气氛沉重得无法流动,风中带着悲伤,阳光也显得寒冷。四处飘浮的尘埃,让在外漂泊的人感到更加不快。我依然住在扶风,买酒来安慰自己。我的心中充满了未解的忧愁,谁能弹奏长剑来抒发?扶风的主人请我喝酒,对我表达了他的感慨。他流下了眼泪,唱起了《行路难》。他在十五岁时就去了边疆,多次出征楼兰。连续多年没有脱下盔甲,日复一日没有食物。将军投降了匈奴,国家的使者在桑乾失踪。三十万人出征,只有他一个人回到了长安。如果你不信战场上的苦难,看看他身上的刀剑伤痕。家乡的亲人都已不在,坟墓也遭到了破坏。他仰头抓住青松的枝条,悲痛欲绝。连禽兽都不忍心离去,路人又怎能忍心看呢?幸运的是,现在是一个太平盛世,世界平静无波。老马想念着马槽,发出了长长的哀鸣,力量已经耗尽。年轻人在盛世中,为什么还要感到悲伤呢?皇帝刚刚举行了封禅大典,贤能的人正在整理文辞。边疆的情况都是如此,无论是好是坏,都需要我们去观察。

复制

完善

注释

杀气:指战争的残酷气氛。 凝不流:形容气氛沉重,无法流动。 浮埃:飘浮的尘埃。 四远:指四面八方。 游子:指在外漂泊的人。 扶风:地名,今陕西省扶风县。 沽酒:买酒。 长铗:长剑。 主人:指扶风的主人。 边地:边疆地区。 楼兰:古代西域的一个国家。 降匈奴:投降匈奴。 国使:国家的使者。 桑乾:地名,今山西省运城市一带。 沙场:战场。 刀箭瘢:刀剑留下的伤痕。 冢墓:坟墓。 恸绝:极度悲痛。 休明:太平盛世。 老马:年老的马。 伏枥:卧在马槽。 力已殚:力量耗尽。 少年:年轻人。 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仪式。 贤良:贤能的人。 刷羽翰:整理羽毛,比喻整理文辞。 三边:指边疆。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