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二首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
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
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
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
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
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
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
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
从军行二首-音频朗读
赏析
从军行二首的赏析一
《从军行二首》以边塞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壮阔而又悲壮的画卷。诗人通过“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开篇,即描绘了边塞的辽阔和士兵的归乡之情。接着,“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进一步强化了边塞的荒凉和士兵的孤独。诗中的“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和“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则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艰辛。整首诗通过边塞的壮美与士兵的悲壮,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士兵的敬意。
从军行二首的赏析二
《从军行二首》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诗人通过“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和“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等诗句,展现了战争的激烈和士兵的英勇。同时,“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和“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则反映了战争给士兵带来的身心疲惫和无尽的忧愁。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既表现了士兵的英勇无畏,也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批判。
从军行二首的赏析三
《从军行二首》不仅是对边塞风光的描绘,更是对士兵牺牲的深刻感慨。诗中的“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和“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反映了诗人对士兵命运的无奈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而“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士兵牺牲的哀悼和对战争的悲悯。整首诗通过对士兵牺牲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热切期盼。
译文
傍晚时分,我站在辽阔的荒原上,北风吹来,让我心中充满了归家的忧虑。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不知道飞鸟晚上要在哪里栖息。敌军的骑兵在广阔的原野上猎杀,轻盈地沿着河边离去。边疆的声音摇动着枯黄的草,海边的雾气弥漫着黄色。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饱受风尘之苦,十年来我一直在霜露中跋涉。虽然我投笔从戎,但还没有成为功名显赫的将领。如果早知道行军如此艰难,我宁愿不去从事文学创作。
秋天的草在马蹄下显得轻盈,我迅速地拉紧角弓的弦。我前往边塞参加战斗,正巧遇到敌军的袭击。军队的士气在广阔的荒原上横贯,战斗激烈,太阳即将落山。长风中金鼓声动,清晨的露水打湿了铁甲。四周传来边疆的愁苦之声,我在南边的朝廷中站立不动。断根的蓬草孤独地旋转,寒冷的雁群相互追逐。天空中云层和沙尘涌动,平原上冰雹和雪粒使地面变得滑溜。只听到汉朝的使者回来,独自对着刀环哭泣。
注释
向夕:傍晚时分。
大荒:指辽阔的荒原。
朔风:北风。
轸:古代车箱底部的横木,这里指牵动。
归虑:归心似箭的忧虑。
平沙:平坦的沙漠。
馀:剩余,这里指广阔无垠。
虏骑:指敌军的骑兵。
翩翩:轻盈的样子。
长原:广阔的原野。
边声:边疆的声音。
白草:指枯黄的草。
海气:指海边的雾气。
百战:多次战斗。
风尘:指战争的硝烟。
履霜露:比喻经历艰苦。
定远笔:指书写军功的笔。
将军树:指功名显赫的将领。
行路难:指行军艰难。
理章句:指从事文学创作。
秋草:秋天的草。
马蹄轻:马蹄声轻快。
角弓:一种弓。
持弦急:拉弓弦的动作迅速。
龙城:古代北方的城池,这里指边塞。
胡兵:指北方的敌军。
军气:军队的士气。
战酣:战斗激烈。
金鼓:古代战争中的乐器,用以指挥军队。
白露:指清晨的露水。
铁衣:指战士的盔甲。
愁边声:边疆的愁苦之声。
南庭:指南边的朝廷。
伫立:站立不动。
断蓬:指断根的蓬草。
寒雁:指寒冷季节的雁。
云沙涨:指天空中云层和沙尘的涌动。
冰霰:冰雹和雪粒。
汉使:汉朝的使者。
刀环泣:指悲伤到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