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四首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复制

完善

塞下曲四首-音频朗读

赏析

塞下曲四首的赏析一
《塞下曲四首》通过对边塞自然环境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艰辛。诗中“蝉鸣空桑林”和“处处黄芦草”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而“八月萧关道”和“出塞入塞寒”则传达了边塞的寒冷和战士的孤独。诗人用“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来比喻战士们面临的严峻考验,而“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则直接表达了战争带来的悲剧。

复制

塞下曲四首的赏析二
这组诗通过战士的视角,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战士牺牲的哀悼。“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反映了战士们与沙尘共老的悲壮命运,而“去者无全生”则直接指出了战争的残酷性,许多战士一去不复返。诗人通过“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来悼念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将领,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和悲悯。

复制

塞下曲四首的赏析三
《塞下曲四首》也从政治角度对战争进行了批判。诗中“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和“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揭示了朝廷征兵的宏大场面,而“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则批判了这种政治行为对人民生命的漠视。诗人通过“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来表达对功勋被忽视和兵力被分散的不满,而“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则对继续派遣士兵去边塞的行为表示了深深的悲哀。

复制

译文

蝉在空旷的桑林中鸣叫,八月的萧关道上寒冷。无论是离开还是进入边塞,到处都长满了黄芦草。自古以来,幽州和并州的游子们,都与边塞的沙尘一起老去。他们并不效仿那些自夸拥有名贵紫骝马的游侠儿。 在秋天让马饮水过河,河水冷得刺骨。太阳还未落山,昏暗中可以看到临洮河。过去在长城附近发生的战斗,人们普遍认为士气高昂。战场上的黄尘从古至今都有,战死者的白骨散乱在草丛中。 接到皇帝的命令在甘泉宫,征集全国的军队。中央政府准备出发时的礼节,地方行政区在郊外迎接。成千上万的人出征,但没有人生还。我愿节省宫中的马厩,将节省下来的赐给边城的士兵。 边塞的景象多么凄凉,霍将军已经去世,被埋葬了。他的部下们相互哀悼,这个消息在燕南和代北都传开了。霍将军生前建立的功勋多被抹去,他的兵马也很快被分散了。朝廷又派黄龙去戍守边疆,只能对着边疆的云哭泣。

复制

完善

注释

蝉鸣:蝉的叫声。 空桑林:指空旷的桑树林。 萧关道:古代关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 出塞:离开边境。 入塞:进入边境。 黄芦草:一种植物,多生长在河边。 幽并客:指北方边塞的游子。 沙尘老:指岁月流逝,人老去。 游侠儿:指游手好闲的少年。 矜夸:夸耀。 紫骝:一种名贵的马。 饮马:给马饮水。 秋水:指秋天的河水。 水寒:指水冷。 风似刀:形容风非常寒冷,像刀割一样。 平沙:指平坦的沙漠。 黯黯:暗淡的样子。 临洮: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长城战:指长城附近的战争。 咸言:都认为。 意气高:指士气高昂。 黄尘:指战场上的尘土。 白骨:指战场上的遗骨。 蓬蒿:一种植物,指荒草。 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 甘泉宫:古代宫殿名。 总征:全面征召。 朝廷:指皇帝和官员。 备礼:准备礼仪。 郡国:指各个地方。 豫郊迎:在郊外迎接。 纷纷:形容人多。 去者无全生:指出征的人很少有活着回来的。 节宫厩:节省宫廷的马厩。 分以赐边城:分给边城。 边头:指边境。 惨惨:形容悲惨。 霍将军:指霍去病,汉代名将。 部曲:指军队。 相吊:相互慰问。 燕南代北:指北方地区。 功勋:指功绩。 黜:被贬。 兵马:指军队。 寻分:分散。 黄龙戍:指黄龙城的戍守。 唯当:只能。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