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归南山-音频朗读
赏析
岁暮归南山的赏析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诗人在诗中倾诉了自己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悲愤。
首联“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诗人直接表明自己不再向朝廷上书言事,而是决定回到南山的破旧茅屋中。这里的“北阙”指的是朝廷,“南山”则是诗人隐居之地。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归隐的决心。
颔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诗人自谦地说自己没有才能,所以被明主抛弃;又因为多病,连老朋友也疏远了。这里的“不才”是诗人的自谦之词,实际上是他对朝廷不重用他的不满和悲愤;“多病故人疏”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孤独无助的处境。
颈联“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诗人以“白发”和“青阳”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年华已逝、时光无情的感慨。白发催人老,青阳又逼岁除,诗人感叹岁月的无情流逝,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
尾联“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诗人因愁绪满怀而夜不能寐,独坐窗前,只见松月高悬,夜色空寂。这里的“永怀愁不寐”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愁苦和失眠,“松月夜窗虚”则以景结情,通过描绘寂静的松月之夜,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失意的悲愤和对归隐生活的无奈。诗中的每一个字句都充满了诗人的情感,让人读后深感共鸣。
岁暮归南山的赏析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通过描绘诗人的失意和对故乡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在朝廷北门不再上书,返回南山中破旧的草庐。这里的“北阙休上书”表示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南山归敝庐”则表达了他归隐故乡的愿望。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自认为才疏学浅而被明主抛弃,又因多病而与故人疏远。这里的“不才明主弃”反映了诗人的自嘲和对官场的失望,“多病故人疏”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身体健康的忧虑。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白发逐渐增多,催人意识到年老,而春天的到来又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开始。这里的“白发催年老”和“青阳逼岁除”描绘了时光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易逝的感慨。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心中常常充满忧愁,彻夜难眠,窗外的松树和月光显得更加空虚。这里的“永怀愁不寐”反映了诗人的内心痛苦,“松月夜窗虚”则通过景物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仕途失意、身体多病、时光流逝和内心痛苦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绝望和对归隐生活的追求。
岁暮归南山的赏析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归隐山林的情景,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首联“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表明诗人决定停止向朝廷上书,归隐山林,反映出诗人对仕途的失望。颔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因缺乏才能而被君主弃用,以及因病而与朋友疏远的无奈。颈联“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写岁月流逝,白发增多,春天的阳光预示着一年的结束,加深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尾联“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以夜晚松树和月亮映照在空虚的窗上为背景,表达了诗人满怀忧愁,难以入睡的心情。
译文
我不再向朝廷上书,归隐到南山的破旧小屋。
因为没有才能被君主弃用,疾病频繁使得老朋友渐渐疏远。
白发的增多预示着我逐渐变老,春天的阳光逼近年末。
心中怀着忧愁,我难以入睡,夜晚松树和月亮映照在空虚的窗上。
注释
北阙:指皇宫的北门,这里代指朝廷。
休上书:停止上书,即不再向朝廷上奏或请求。
南山归敝庐:归隐到南山的破旧小屋。
不才:没有才能。
明主弃:被英明的君主所弃用。
多病:疾病频繁。
故人疏:老朋友渐渐疏远。
白发催年老:白发增多,催促着人变老。
青阳:春天的阳光。
逼岁除:逼近年末。
永怀愁不寐:心中怀着忧愁,难以入睡。
松月夜窗虚:夜晚,松树和月亮映照在空虚的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