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海上作-音频朗读
赏析
岁暮海上作的赏析一
孟浩然的《岁暮海上作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诗中“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表达了诗人在孔子去世后,选择远离尘世,漂泊海上的生活。而“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则描绘了诗人在海上观察天象,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从而引发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岁暮海上作的赏析二
这首诗通过对时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变迁的感慨。“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不仅描绘了夜晚北斗星的转动,也隐喻了岁月的更迭和人生的无常。诗人通过“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展现了自己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世事的超脱。最后,“为问乘槎人,沧洲复何在”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探询。
岁暮海上作的赏析三
《岁暮海上作》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虚舟任所适”和“垂钓非有待”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目的性的领悟,认为人生应当顺其自然,不必刻意追求。同时,“为问乘槎人,沧洲复何在”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探求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整首诗通过海上漂泊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
译文
孔子已经去世,我也在海上漂泊。
傍晚时分,看到北斗星的转动,才知道岁月已经更替。
我像一艘空船,随波逐流,没有特定的目的地。
钓鱼只是随意的行为,没有特别的期待。
我想问那些乘木筏在海上漂泊的人,那遥远的沧洲究竟在哪里?
注释
仲尼:孔子的字,这里代指孔子。
既已没:已经去世。
余:我,诗人自指。
浮于海:在海上漂泊。
昏:傍晚,天色昏暗。
斗柄:指北斗七星的柄,这里泛指北斗星。
回:转动,指向。
岁星:古代对木星的称呼,因木星约十二年绕天一周,故称岁星,这里指时间的流逝。
改:改变,指岁月的更替。
虚舟:空船,比喻诗人自己无牵无挂,随遇而安。
任所适:随波逐流,任意漂泊。
垂钓:钓鱼,这里比喻诗人的闲适生活。
非有待:没有特定的期待或目的。
乘槎人:指乘木筏在海上漂泊的人,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或比喻其他隐逸之人。
沧洲:泛指海上的岛屿或遥远的地方。
复何在:又在哪里,表示对远方或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探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