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音频朗读
赏析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展现了张参的才华和前途。诗中“十五彩衣年”描绘了少年的活泼与朝气,“承欢慈母前”则体现了孝道。“孝廉因岁贡”和“怀橘向秦川”两句,既表现了张参的品德,也暗示了他的抱负。“四座推文举”和“中郎许仲宣”则直接称赞了张参的文才和官职。最后两句,通过“泛舟江上别”和“谁不仰神仙”来表达对张参未来的美好祝愿。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的赏析二
孟浩然的这首诗以送别为背景,通过对张参的赞美,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未来的美好期待。诗中的“十五彩衣年”和“承欢慈母前”展现了张参年轻有为和孝顺的形象。“孝廉因岁贡”和“怀橘向秦川”则表现了张参的才华和对家乡的眷恋。“四座推文举”和“中郎许仲宣”是对张参才华和官职的肯定。最后两句,通过“泛舟江上别”和“谁不仰神仙”来表达对张参的敬仰和祝福。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的赏析三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送别的场景,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诗中的“十五彩衣年”和“承欢慈母前”不仅描绘了张参的年轻和孝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孝道的重视。“孝廉因岁贡”和“怀橘向秦川”两句,既表现了张参的才华,也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情。“四座推文举”和“中郎许仲宣”是对张参才华和官职的赞美。最后两句,通过“泛舟江上别”和“谁不仰神仙”来表达对张参的敬仰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译文
十五岁的少年,穿着彩衣在母亲面前享受欢乐。因为每年选拔的贡士,他带着家乡的特产橘子,向远方的秦川出发。周围的人都推崇他的文才,中郎张参,人们都称赞他。在江上乘船告别,谁不羡慕他的才华,如同仰慕神仙一般。
注释
十五彩衣年:指十五岁,彩衣是古代少年的服饰。
承欢:享受欢乐。
慈母前:在母亲的面前。
孝廉: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以孝行和廉洁为标准。
因岁贡:因每年选拔的贡士。
怀橘:怀抱着橘子,这里指带着家乡的特产。
向秦川:秦川是古代秦国的地区,这里泛指远方。
四座:四周的座位。
推文举:推崇文举,即推崇文才。
中郎:古代官职,这里指张参。
许仲宣:许是许诺,仲宣是张参的字。
泛舟:乘船。
江上别:在江上告别。
仰神仙:仰慕神仙,这里比喻对张参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