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潭作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复制

完善

万山潭作-音频朗读

赏析

万山潭作的赏析一
孟浩然的《万山潭作》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内心宁静的诗。诗中通过“垂钓坐磐石”和“水清心亦闲”的描写,传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心境宁静的意境。接着,诗人用“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生物的自由与和谐。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引入了一个传说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而“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接受,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复制

万山潭作的赏析二
这首诗以“垂钓”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自然世界。诗人坐在磐石上,享受着清澈的潭水和内心的宁静。诗中的“鱼行潭树下”和“猿挂岛藤间”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潭边的生态,鱼儿自由游动,猿猴在藤蔓间嬉戏,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而“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则引入了一个美丽的传说,为诗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最后,诗人以“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作为结尾,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复制

万山潭作的赏析三
《万山潭作》是孟浩然的一首山水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以垂钓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宁静与自在。接着,诗人用“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两句,细腻地描绘了潭边的生物,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中。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引入“游女昔解佩”的传说,为诗增添了一层浪漫色彩。最后,诗人以“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作为结尾,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接受,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是孟浩然山水诗中的佳作。

复制

译文

我在磐石上悠闲地垂钓,清澈的水面映照出我平静的心情。 鱼儿在潭边的树下游来游去,猿猴在岛上的藤蔓间嬉戏。 传说中,曾有游玩的女子在这里解开了她的玉佩。 我试图寻找她,但却无法找到,只好沿着月光划船,唱着歌回家。

复制

完善

注释

垂钓:用钓竿钓鱼。 磐石:大而稳固的石头。 水清:水清澈透明。 心亦闲:心情闲适,无忧无虑。 鱼行:鱼儿游动的样子。 潭树:潭边的树木。 猿挂:猿猴悬挂。 岛藤:岛屿上的藤蔓。 游女:游玩的女子。 解佩:解开佩戴的玉佩。 传闻:听人说,传说。 沿月:沿着月光。 棹歌:划船时唱的歌。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