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衰
久知老会至,不谓便见侵。
今年宜未衰,稍已来相寻。
齿疏发就种,奔走力不任。
咄此可奈何,未必伤我心。
彭聃安在哉?周孔亦已沉。
古称寿圣人,曾不留至今。
但愿得美酒,朋友常共斟。
是时春向暮,桃李生繁阴。
日照天正绿,杳杳归鸿吟。
出门呼所亲,扶杖登西林。
高歌足自快,商颂有遗音。
觉衰-音频朗读
赏析
觉衰的赏析一
久知老会至,不谓便见侵。
诗人早已知道衰老总会到来,但没想到它会这么快地侵袭自己。
今年宜未衰,稍已来相寻。
在今年,诗人觉得自己本不该衰老,但衰老的迹象已经开始逐渐找上门来。
齿疏发就种,奔走力不任。
诗人的牙齿稀疏,头发也开始脱落,连奔走的体力都不如以前。
咄此可奈何,未必伤我心。
诗人对此感到无奈,但认为这并不一定会伤害到他的内心。
彭聃安在哉?周孔亦已沉。
诗人提到古代的长寿之人彭祖和聃叟(老子),以及圣人周公和孔子,他们都已不在人世。
古称寿圣人,曾不留至今。
古代被称为长寿的圣人,也没有能够留到今天。
但愿得美酒,朋友常共斟。
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有美酒和朋友相伴。
是时春向暮,桃李生繁阴。
在这个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桃树和李树长出了茂盛的枝叶。
日照天正绿,杳杳归鸿吟。
阳光照耀下,天空一片碧绿,远方传来归鸿的鸣叫声。
出门呼所亲,扶杖登西林。
诗人出门呼唤亲朋好友,拄着拐杖一起登上西边的山林。
高歌足自快,商颂有遗音。
诗人在山林中高歌,感到非常愉快,商朝的颂歌至今仍有遗音。
整首诗通过对衰老的感慨和对古代圣人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哲思。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春天景色和与朋友共饮的向往,展现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既有对衰老和死亡的深刻认识,也有对生命美好时刻的把握和享受。
觉衰的赏析二
这首诗充满了诗人对生命衰老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命的乐观态度和对友情、自然的珍视。
在诗的开篇,诗人直接陈述了对衰老的认知,他早已知道衰老会到来,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就感受到它的侵袭。他的齿牙开始稀疏,头发也变得稀疏,连奔跑的力气都渐渐消失。这些身体的变化让诗人感到无奈,但他并没有因此感到过度的悲伤。
诗人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彭祖和聃子(传说中长寿的仙人)在哪里?周公和孔子(古代的伟大智者)也已经离我们远去。即使是那些被古人称为寿圣的人,也没有能够留在这个世界上。这些历史人物的消失让诗人深感生命的无常和短暂,但他并没有因此陷入绝望。
相反,诗人在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他希望能有美酒相伴,和朋友一起斟酌。在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他欣赏着桃李繁茂的景象,享受着阳光的照耀,听着归鸿的吟唱。他出门叫上亲朋好友,拄着拐杖登上西林,高声歌唱,自得其乐。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积极态度。他明白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但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或绝望。相反,他珍视每一刻的生活,享受与朋友的欢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高歌生活的乐趣。这种乐观和坚韧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觉衰的赏析三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自己衰老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岁月流逝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友情和生活乐趣的珍视。诗中“久知老会至,不谓便见侵”表达了诗人对衰老的预知和突然来临的感慨。“今年宜未衰,稍已来相寻”则描绘了诗人对衰老的抗拒和无奈。接下来的诗句通过“齿疏发就种,奔走力不任”具体描述了衰老带来的身体变化。诗人在“咄此可奈何,未必伤我心”中表达了对衰老的豁达态度。诗中还提到了古代长寿的彭祖和聃季,以及孔子,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最后,诗人以“但愿得美酒,朋友常共斟”表达了对友情和生活乐趣的向往,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译文
我早就知道衰老终将到来,却没想到它会这么快就侵袭我。今年我还不算太老,但衰老已经慢慢找上门来。我的牙齿变得稀疏,头发也开始脱落,体力也渐渐不支。对此我虽然感叹,但并不真的感到伤心。古代长寿的彭聃在哪里呢?周公和孔子也已经逝去。古人称赞的寿圣人,也没有一个能活到今天。我只希望能有美酒,与朋友们常常共饮。现在春天即将过去,桃李树投下了茂密的阴影。太阳照耀下,天空一片碧绿,远处传来归鸿的鸣叫。我出门呼唤我的亲朋好友,拄着拐杖一起登上西林。我们放声高歌,足以使自己快乐,古代的诗歌中还有未被遗忘的优美旋律。
注释
侵:指衰老的侵袭。
齿疏:牙齿稀疏。
发就种:指头发脱落。
奔走力不任:指体力不支。
咄:表示感叹。
彭聃:指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人。
周孔:指周公和孔子。
寿圣人:指长寿的圣人。
商颂:指《诗经》中的《商颂》,这里泛指古代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