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荆轲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

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

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

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

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

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

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

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

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复制

完善

咏荆轲-音频朗读

赏析

咏荆轲的赏析一
《咏荆轲》这首诗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为背景,荆轲是战国时期燕国的刺客,他为了报国仇,企图刺杀秦王,但最终失败。诗中通过“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等句,展现了燕国与秦国之间的敌对关系,以及荆轲为燕国太子报仇的动机。诗中的“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等句,塑造了荆轲勇敢、机智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荆轲行为的复杂情感。

复制

咏荆轲的赏析二
柳宗元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夸张、对比、象征等,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荆轲刺杀秦王失败的瞬间,表达了诗人对荆轲命运的哀叹。同时,诗中“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等句,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反映了荆轲刺杀秦王的悲壮和无奈。

复制

咏荆轲的赏析三
《咏荆轲》不仅仅是对荆轲个人行为的描述,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评价。诗中的“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等句,表达了诗人对秦王的批判,认为秦王的统治是建立在欺骗和暴力之上的。同时,“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等句,则是诗人对荆轲行为的评价,认为荆轲的行为虽然勇敢,但缺乏深思熟虑,最终导致了失败。这种评价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复制

译文

燕国和秦国势不两立,燕太子丹已经感到忧虑。他用重金来实行短视的计划,荆轲携带匕首前往秦国。长期追求自己的愿望,战争的局势即将展开。微妙的言辞激发了内心的愤怒,荆轲愤怒地告别燕国的首都。北风吹动了易水,荆轲挥舞着酒杯,向前长驱直入。他把首级装在盒子里,以解决长久的怨恨,献上土地,开启新的版图。明亮如同闪电,掌握着正直的人。开始时多么锐利,面临事情时却犹豫不决。彩虹吐出白日,仓促之间反而遭受了惩罚。按住剑柄,愤怒地依靠,风雷帮助呼喊。慈爱的父亲割断了儿子的头,疯狂地逃跑,没有容身之处。夷平城市,消灭了七个家族,所有的楼台都被焚烧污损。最初期望消除忧虑,最终却引发了灾难。秦始皇本质上是欺诈和暴力,事情与桓公不同。为什么效仿曹子?实际上既勇敢又愚蠢。世间的传说很多都是谬误,史官记录的也不一定是真实的。

复制

完善

注释

燕秦不两立:燕国和秦国势不两立。 太子已为虞:指燕太子丹已感到忧虑。 千金奉短计:用重金来实行短视的计划。 匕首荆卿趋:荆轲携带匕首前往秦国。 穷年徇所欲:长期追求自己的愿望。 兵势且见屠:战争的局势即将展开。 微言激幽愤:微妙的言辞激发了内心的愤怒。 怒目辞燕都:愤怒地告别燕国的首都。 朔风动易水:北风吹动了易水。 挥爵前长驱:挥舞着酒杯,向前长驱直入。 函首致宿怨:把首级装在盒子里,以解决长久的怨恨。 献田开版图:献上土地,开启新的版图。 炯然耀电光:明亮如同闪电。 掌握罔正夫:掌握着正直的人。 造端何其锐:开始时多么锐利。 临事竟趑趄:面临事情时却犹豫不决。 长虹吐白日:彩虹吐出白日。 仓卒反受诛:仓促之间反而遭受了惩罚。 按剑赫凭怒:按住剑柄,愤怒地依靠。 风雷助号呼:风雷帮助呼喊。 慈父断子首:慈爱的父亲割断了儿子的头。 狂走无容躯:疯狂地逃跑,没有容身之处。 夷城芟七族:夷平城市,消灭了七个家族。 台观皆焚污:所有的楼台都被焚烧污损。 始期忧患弭:最初期望消除忧虑。 卒动灾祸枢:最终却引发了灾难。 秦皇本诈力:秦始皇本质上是欺诈和暴力。 事与桓公殊:事情与桓公不同。 奈何效曹子:为什么效仿曹子? 实谓勇且愚:实际上既勇敢又愚蠢。 世传故多谬:世间的传说很多都是谬误。 太史征无且:史官记录的也不一定是真实的。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