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送李中丞之襄州的赏析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送李中丞之襄州》。全诗从“征南将”落笔,写到中丞罢归的无着落,流露了作者对友人功业无成的惋惜,也表现了作者对时代和朝廷的失望。
首联“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介绍李中丞过去的身份和经历。他长期征战南方,为朝廷效力,曾统帅过十万大军。这里的“流落”一词,暗含了李中丞当前的处境不佳,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被贬谪或失去了职位。
颔联“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写李中丞被罢免归来,无以为生,而仍眷恋朝廷。他年老体衰,但仍然心怀国家,希望能在明主的治下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这里的“无旧业”和“老去”两个词语,强调了李中丞目前的困境和无奈。
颈联“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刻画了李中丞的威武形象。他独立三边,使边境安宁,这表现出他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同时,他也轻视生死,只知仗剑报国,这表现出他的忠诚和勇敢。
尾联“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以景结情,用浩渺的江汉和苍茫的暮色,衬托出李中丞前途茫茫,不知归往何处的悲凉心境。这里的“日暮”不仅指时间的流逝,也暗含了李中丞人生的暮年。
整首诗通过描绘李中丞的生平经历和当前处境,表达了对友人功业无成的惋惜和对时代的不满。同时,也展示了李中丞威武忠诚的形象和他内心的悲凉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使得这首诗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送李中丞之襄州的赏析二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一位流落在南方的征战老将,曾经统率过十万大军。这里的“流落征南将”描绘了老将的境遇,“曾驱十万师”则反映了老将昔日的辉煌。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罢官归乡后没有旧日的产业,老年时仍怀念过去的辉煌时代。这里的“罢归无旧业”反映了老将的困境,“老去恋明时”则表达了老将对过去的留恋。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在边疆独自坚守,只有随身携带的剑知道他轻视生命的勇敢。这里的“独立三边静”描绘了老将的孤独,“轻生一剑知”则表达了老将的勇敢和牺牲精神。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在茫茫的江汉上,日暮时分不知该何去何从。这里的“茫茫江汉上”描绘了老将的迷茫,“日暮欲何之”则表达了老将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和困惑。
整首诗通过对老将的描写,以及对英雄老去、功名利禄的淡泊,展现了诗人对英雄的敬佩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的“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和“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两句,特别生动地表达了老将的孤独和迷茫。
送李中丞之襄州的赏析三
这首诗通过送别归乡的将领,表达了诗人对功名事业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不舍。首联“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写将领曾经南征北战,指挥过十万大军,现在却流落他乡。颔联“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描绘了将领罢官归乡后,家中已无旧日的产业,年老时留恋明君和盛世。颈联“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写将领独自守护边疆,使得三边得以安宁,以身许国的决心只有手中的剑知道。尾联“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以江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其未来命运的关切。
译文
曾经南征北战的将领,现流落他乡,曾经指挥过十万大军。
罢官归乡,却发现家中已无旧日的产业,年老时留恋明君和盛世。
独自守护边疆,使得三边得以安宁,以身许国,只有手中的剑知道这份决心。
日暮时分,站在茫茫的江汉之上,不知该去往何处。
注释
流落征南将:指曾经南征北战的将领,现流落他乡。
曾驱十万师:曾经指挥过十万大军。
罢归无旧业:罢官归乡,却发现家中已无旧日的产业。
老去恋明时:年老时留恋明君和盛世。
独立三边静:独自守护边疆,使得三边(指边境)得以安宁。
轻生一剑知:以身许国,只有手中的剑知道这份决心。
茫茫江汉上:江汉,指长江和汉水,这里泛指江面。
日暮欲何之:日暮时分,不知该去往何处。
拼音
送李中丞之襄州-音频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