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
孟秋首归路,仲月旅边亭。
闻道兰山战,相邀在井陉。
屡斗关月满,三捷虏云平。
汉军追北地,胡骑走南庭。
君为幕中士,畴昔好言兵。
白虎锋应出,青龙阵几成。
披图见丞相,按节入咸京。
宁知玉门道,翻作陇西行。
北海朱旄落,东归白露生。
纵横未得意,寂寞寡相迎。
负剑空叹息,苍茫登古城。
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音频朗读
赏析
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的赏析一
这首诗是陈子昂在张掖古城听到东军告捷的消息后,写给友人韦五虚己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怀念。诗人通过描写战争的残酷和胜利的喜悦,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的赏析二
陈子昂的这首诗,以其深沉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时代气息,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典型风格。诗中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传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陈子昂作为一位边塞诗人的豪迈与悲壮。
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的赏析三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如“孟秋首归路”与“东归白露生”之间的对比,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反映了诗人心情的变化。诗中的“白虎锋”与“青龙阵”等军事术语的使用,增加了诗的战斗氛围,同时也显示了诗人对军事知识的熟悉。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是陈子昂边塞诗中的佳作。
译文
孟秋时节我踏上归途,八月时我停留在边塞的亭子。听说兰陵山的战斗,我们在井陉相约。
多次战斗中月亮圆满,三次胜利后敌人的势力被平定。唐朝的军队追击到北方,胡人的骑兵逃往南方。
你是军中的参谋,过去喜欢谈论兵法。白虎的锋芒应该展现,青龙的阵势几乎完成。
展开地图见到丞相,按照节令进入长安。谁知通往西域的道路,却变成了陇西的行程。
北海的军旗落下,东归时白露已经生起。纵横沙场未得志,孤独寂寞少有人迎接。
佩剑空自叹息,茫茫然登上古城。
注释
孟秋:指农历七月,孟是序数词,表示第一个月。
仲月:指农历八月,仲是序数词,表示第二个月。
兰山:指兰陵山,古代地名,今在山东省。
井陉:古地名,今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
虏:指敌军。
汉军:指唐朝的军队。
胡骑:指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
幕中士:指军中的参谋或幕僚。
白虎、青龙:古代军事术语,指战阵的名称。
丞相:指宰相,古代最高行政长官。
咸京:指长安,唐朝的都城。
玉门道:指通往西域的道路。
陇西:指甘肃一带。
北海:指北方的海,这里可能指北方边疆。
朱旄:古代军旗的一种,朱色表示尊贵。
负剑:指佩剑,象征武力或武士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