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见《岁时杂咏》)-音频朗读
赏析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见《岁时杂咏》)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对上巳节的描绘,展现了唐代都城洛阳的繁华景象。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元素,如“奕奕车骑”和“粲粲都人”,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热闹的节日之中。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快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加了诗歌的深度。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见《岁时杂咏》)的赏析二
陈子昂的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节日的热闹,更通过“今我不乐,含意维申”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忧郁。这种情感的转折,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节日的描写,更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探索。这种情感的表达,让这首诗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见《岁时杂咏》)的赏析三
从艺术手法上看,陈子昂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节日的热闹与诗人的不快乐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同时,“青郊树密,翠渚萍新”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通过这些手法,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使这首诗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春天的最后,三月的美好时光。
在洛阳的河边,官员们举行祓除不祥的饮酒。
车马络绎不绝,人群热闹非凡。
帐幕连成一片,人们穿着华丽的衣服。
绿色的郊外树木茂密,小岛上的浮萍清新。
我今天不快乐,内心的情感难以言表。
注释
暮春:春天的末尾。
嘉月:美好的月份,这里指三月。
上巳:即上巳节,古代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三日。
禊饮:古代上巳节的一种习俗,人们在水边举行祓除不祥的活动,同时饮酒。
洛:指洛阳,唐代的都城之一。
奕奕:形容车骑的盛况。
粲粲:形容人群的热闹。
都人:城市里的人。
连帷:指帐幕相连,形容场面的盛大。
竞野:在野外竞争。
袨服:华丽的衣服。
缛津:形容衣服色彩斑斓。
翠渚:绿色的小岛。
萍新:新长出的浮萍。
含意维申: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