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篇序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建安风骨,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复制

完善

修竹篇序-音频朗读

赏析

修竹篇序的赏析一
这篇序言展现了陈子昂对古代文学传统的崇敬和对当时文学风气的批评。他通过对东方朔的称呼,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的尊敬,同时指出了从汉代到唐代文学风气的败坏。陈子昂对齐梁时期诗歌的批评,反映了他对文学应该承载情感和思想的坚持。他对《咏孤桐》诗的赞赏,显示了他对文学创新和回归传统的追求。

复制

修竹篇序的赏析二
陈子昂在这篇序言中,不仅批评了当时的文学风气,而且提出了自己的文学理想。他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试图恢复和发扬古代文学的风骨和精神。这篇序言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陈子昂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尚的文学追求。

复制

修竹篇序的赏析三
这篇序言是陈子昂文学思想的体现,他通过对古代文学的回顾和对当时文学的批评,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和追求。陈子昂的文学观念,强调文学应该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个性风格,这在当时的文学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这篇序言,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陈子昂的文学创作。

复制

译文

尊敬的东方先生,文学的风气已经败坏五百年了。汉代和魏代的文学风格,晋朝和宋朝没有传承下来,但文献中仍有可查证的。我闲暇时阅读齐梁时期的诗歌,虽然辞藻华丽,但缺乏寄托情感的功能,常常让我深深叹息。我怀念古人,总是担心文学风气的颓废,高雅的文学不再创作,这让我感到焦虑不安。不久前,在解州的三位朋友那里,我看到了您咏叹孤桐的诗篇,诗歌风格高洁、端庄,音韵和情感变化丰富,光彩照人,文采飞扬,有如金石之声。这让我净化了心灵,提升了审美,抒发了内心的忧郁。没想到东汉末年正始年间和建安年间的文学风格,今天还能在这里看到,这足以让建安的作者们相互欣赏,会心一笑。解州的朋友说:“张衡、何晏,东方朔可以与他们并肩。”我也认为这是有道理的话。因此,我对高雅的创作感到感叹,写了《修竹篇》这首诗,希望有知音能够传播展示它。

复制

完善

注释

东方公:指东方朔,西汉时期的文学家。 文章道弊:指文学风气的败坏。 五百年矣:指从汉代到唐代,大约五百年的时间。 汉魏风骨:指汉代和魏代的文学风格,以骨气、质朴著称。 晋宋莫传:晋朝和宋朝的文学没有传承汉代和魏代的风格。 彩丽竞繁:指齐梁时期的诗歌过分追求华丽的辞藻和繁复的修辞。 兴寄都绝:指诗歌失去了寄托情感的功能。 永叹:深深的叹息。 逶迤颓靡:形容文学风气的颓废。 风雅不作:指高雅的文学不再创作。 耿耿:形容心情焦虑不安。 解三处:指陈子昂在解州(今山西运城)的三位朋友。 咏孤桐篇:指陈子昂的《咏孤桐》诗。 骨气端翔:形容诗歌风格高洁、端庄。 音情顿挫:指诗歌的音韵和情感变化丰富。 光英朗练:形容诗歌光彩照人,文采飞扬。 金石声:比喻诗歌的音韵铿锵有力。 洗心饰视:指通过阅读诗歌来净化心灵,提升审美。 幽郁:指内心的忧郁和压抑。 正始之音:指东汉末年正始年间的文学风格。 建安风骨:指东汉末年建安年间的文学风格,以豪放、悲壮著称。 张茂先:指张衡,东汉末年的文学家。 何敬祖:指何晏,东汉末年的文学家。 东方生:指东方朔。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