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复制

完善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音频朗读

赏析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对比圣人的无私和帝王的奢侈,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和物质享受的深刻思考。诗人认为,真正的圣人不会追求个人的私利,而是关心百姓的福祉。而帝王的奢侈和过度的物质追求,反而违背了圣人的本意。诗人倡导清净的道义,反对过度的物质追求和奢侈的生活方式。

复制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的赏析二
陈子昂的这首诗,以尧的宫殿和瑶台为引子,表达了对古代圣人的敬仰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读者对于物质和精神价值的思考。诗中提到的西方化,可能是指佛教的传入,强调清净和内在修养的重要性。诗人对于过度雕刻和装饰的批评,反映了他对于自然和简约美的追求。

复制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的赏析三
这首诗反映了陈子昂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诗中通过对圣人和帝王的对比,以及对西方清净道的推崇,展现了诗人对于道德和精神价值的重视。同时,诗人对于物质追求的批评,也体现了他对于社会风气的担忧。通过这首诗,陈子昂传达了一个核心思想:真正的智慧和道德,不在于外在的装饰和物质的积累,而在于内心的清净和自我修养。

复制

译文

圣人不为自己谋私利,而是关心和帮助普通百姓。 帝王的宫殿并非尧的本意,华丽的楼台又怎能讨论? 我听说西方的教化,其清净的道义更加深厚。 为什么还要用尽金玉,雕刻成艺术品来显示尊贵? 高耸入云的建筑和山林都被砍伐殆尽,精美的图画和珍珠翡翠等贵重的装饰品繁杂繁琐。 即使是技艺高超的工匠也难以完成,人力又怎能做到? 自夸愚蠢只会增加负担,自夸智慧反而会使道理更加昏暗。

复制

完善

注释

圣人:指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这里指尧。 不利己:不为自己谋私利。 忧济:关心和帮助。 元元:指普通百姓。 黄屋:指帝王的宫殿。 尧意:尧的本意。 瑶台:指华丽的楼台。 化:教化,影响。 清净:指佛教的清净无染。 道:指佛教的教义。 弥敦:更加深厚。 奈何:为什么。 穷金玉:用尽金玉等贵重材料。 雕刻:雕刻成艺术品。 云构:指高耸入云的建筑。 山林尽:指山林被砍伐殆尽。 瑶图:指精美的图画。 珠翠:指珍珠和翡翠等贵重的装饰品。 烦:繁杂,繁琐。 鬼工:指技艺高超的工匠。 夸愚:自夸愚蠢。 矜智:自夸智慧。 道:指道德,道理。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