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怀古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复制

完善

岘山怀古-音频朗读

赏析

岘山怀古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人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感慨。诗人用“秣马临荒甸”和“登高览旧都”开篇,营造了一种空旷、寂寞的氛围。接着,通过“犹悲堕泪碣”和“尚想卧龙图”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诗中“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描绘了一幅广阔的地理景象,而“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才凋零的哀叹。最后,诗人以“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躇”收尾,表达了自己作为旅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未来的迷茫。

复制

岘山怀古的赏析二
陈子昂的这首诗通过怀古之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的深刻感悟。诗中的“秣马临荒甸”和“登高览旧都”不仅是对古代都城的追忆,更是对过去辉煌的怀念。诗人通过对“堕泪碣”和“卧龙图”的描写,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诗中的“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和“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认识和对人才凋零的哀叹。最后,诗人以“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躇”作为结尾,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思考,也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忧虑。

复制

岘山怀古的赏析三
这首诗是陈子昂对历史的一次深情回顾。诗人通过“秣马临荒甸”和“登高览旧都”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对古代都城的向往和对历史的追忆。诗中的“犹悲堕泪碣”和“尚想卧龙图”是对古代英雄的怀念,也是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广阔的地理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诗中的“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和“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则表达了诗人对人才凋零和自然景色的哀叹。最后,诗人以“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躇”作为结尾,表达了自己作为旅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深刻感悟。

复制

译文

我喂马在荒凉的原野,登上高处远眺那古老的都城。 我仍然为那些流泪的石碑感到悲伤,还在想象着那些有才能的人。 城市远离楚地,山川一半属于吴地。 小山丘自然形成,贤人和圣人都已经凋谢。 野外的树木在烟雾中消失,渡口的楼在傍晚的雾气中显得孤独。 谁知道我这个远离家乡的旅人,正在怀念古代,徘徊不前。

复制

完善

注释

秣马:喂马。 荒甸:荒凉的原野。 登高:登上高处。 览:观看。 旧都:指古代的都城。 堕泪碣:指流泪的石碑,这里可能指古代的碑文。 卧龙图:比喻有才能的人,这里指诸葛亮。 城邑:城市。 遥分楚:指城市远在楚地之外。 山川:山和水。 半入吴:指山川部分属于吴地。 丘陵:小山丘。 徒自出:自然形成,无意义地存在。 贤圣:贤人和圣人。 凋枯:凋谢枯萎。 野树:野外的树木。 苍烟:苍茫的烟雾。 断:断绝,消失。 津楼:渡口的楼。 晚气:傍晚的雾气。 孤:孤独。 万里客:指远离家乡的旅人。 怀古:怀念古代。 踌躇:犹豫不决,徘徊。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