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复制

完善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音频朗读

赏析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夏之交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则描绘了一种孤独而美丽的存在。诗人通过对比“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和“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来表达时间的无情和美好事物的易逝,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复制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的赏析二
陈子昂的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诗中的“兰若”和“芊蔚”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也隐喻了人世间的美好。而“幽独空林色”和“朱蕤冒紫茎”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诗的后半部分通过“迟迟白日晚”和“袅袅秋风生”的描写,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最终以“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收尾,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和对美好事物无法长久保持的无奈。

复制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的赏析三
这首诗是陈子昂《感遇诗》中的佳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感悟。诗中的“兰若生春夏”和“芊蔚何青青”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春夏季节的生机与活力,而“幽独空林色”和“朱蕤冒紫茎”则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孤独而美丽的存在。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时间的描写,如“迟迟白日晚”和“袅袅秋风生”,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最后,“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描写,也是对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无法长久保持的哀叹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复制

译文

在春夏之交,美丽的花草生长得如此茂盛,青翠欲滴。在空旷的林中,孤独的景色显得格外幽静,红色的花蕊覆盖在紫色的茎上。时间缓慢地流逝,白天渐渐变长,轻柔的秋风开始吹起。岁月匆匆,美好的花草最终都会凋零,那些美好的情感和愿望,最终又实现了多少呢?

复制

完善

注释

兰若:兰花和杜若,都是香草,这里泛指美好的花草。 生:生长。 春夏:春季和夏季。 芊蔚: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青青:形容颜色青翠。 幽独:幽静孤独。 空林:空旷的树林。 色:景色。 朱蕤:红色的花蕊。 冒:覆盖,这里指花蕊突出。 紫茎:紫色的茎。 迟迟:缓慢地,形容时间过得慢。 白日:白天。 晚:傍晚。 袅袅:形容风轻柔的样子。 秋风生:秋天的风开始吹起。 岁华:年华,岁月。 摇落:凋零,落叶。 芳意:美好的意愿或情感。 竟:最终。 成:实现。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