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更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复制

完善

读书-音频朗读

赏析

读书的赏析一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读书》,描述了他深居简出、专心读书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人生、学问的深刻见解。 诗人在开头部分“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描述了他远离世事纷扰,专心读书,深入探究历史长河中的种种变迁。他对古代圣贤如唐尧、虞舜的治国之道,以及古今历史的起伏变迁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则表达了他在读书过程中的情感起伏,既有喜悦也有感慨。当他读到有趣或启发性的内容时,会忍不住自笑;而读到令人感伤或忧虑的部分时,则会发出叹息。 接下来的部分,“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描绘了他读书时的情景,书籍散乱,他不断翻阅,尽管身体有时受到疾病的困扰,但他的精神世界却与以往不同,更加丰富和深邃。 在诗的中间部分,“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读书的深深投入,当他沉浸在书中时,似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即使一整夜无人交谈,也只有书籍陪伴着他。 诗的后半部分,“倦极更倒卧,熟寐乃一苏。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则描绘了他读书疲倦后的状态,他倒下休息,熟睡后醒来,伸展身体,然后继续吟咏诗书,心中充满愉悦。 最后,“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这部分则表达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学术观念。他强调,读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而不是为了成为世俗眼中的儒者。当他理解了某个道理后,就会心满意足地停止追寻,不再被世俗的束缚所困扰。他认为,真正的聪明和智慧并不在于世俗的技巧和智谋,而在于对书史的深入理解和自我愉悦。他提醒人们要珍视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不要被名利所驱使。 整首诗通过描绘柳宗元自己读书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展现了他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和学问的深刻见解和独特观念。他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复制

读书的赏析二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幽沉"形容心境沉静,"谢世事"表示远离世俗,"俯默"表示默默思考,"窥唐虞"指观察唐虞时代。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沉静地思考古代圣贤的时代。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上下观古今"表示从古至今观察历史,"起伏千万途"指历史的变迁和波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广泛观察和深刻理解。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遇欣"表示遇到令人愉悦的事情,"自笑"表示自我高兴,"感戚"表示感到悲伤,"吁"表示叹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读书过程中,遇到愉悦和悲伤的事情时,会自我高兴或叹息。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缥帙"指书籍,"舒散"表示展开,"前后互相逾"表示书籍之间相互超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读书时,书籍之间的内容互相补充和超越。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瘴痾"指疾病,"灵府"指心灵,"日与往昔殊"表示每天与过去不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读书过程中,疾病困扰着心灵,每天的感受都与过去不同。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临文"指面对文章,"乍了了"表示突然明白,"彻卷"指读完一卷书,"兀若无"表示空虚的感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读书时,面对文章突然明白,读完一卷书后感到空虚。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竟夕"表示整个晚上,"竹素"指书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晚上没有人交谈,只能与书籍为伴。 倦极更倒卧,熟寐乃一苏。 "倦极"表示非常疲倦,"倒卧"指躺下,"熟寐"表示熟睡,"一苏"表示苏醒。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疲倦时躺下熟睡,醒来后感到精神焕发。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欠伸展"表示伸展身体,"吟咏"表示吟诵诗歌,"心自愉"表示内心感到愉悦。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伸展身体和吟诵诗歌时,内心感到愉悦。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得意"表示得到满足,"适其适"表示满足自己的需求,"非愿为世儒"表示不愿意成为世俗的儒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满足于自己的需求,不愿意成为世俗的儒生。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道尽"表示把话说完,"闭口"表示沉默,"萧散"表示闲散,"捐囚拘"表示摆脱束缚。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说完话后保持沉默,过着闲散的生活,摆脱束缚。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巧者"指聪明人,"拙"表示笨拙,"智者"指有智慧的人,"愚"表示愚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认为聪明人看自己显得笨拙,有智慧的人看自己显得愚笨。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书史"指书籍和历史,"足自悦"表示足以自我满足,"勤与劬"表示勤奋和辛劳。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认为书籍和历史足以自我满足,不需要过于勤奋和辛劳。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贵尔六尺躯"表示珍惜自己的身体,"勿为名所驱"表示不要被名利所驱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珍惜自己的身体,不要被名利所驱使。 整首诗通过对读书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诗中的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柳宗元诗歌的鲜明特色。

复制

读书的赏析三
读书的愉悦:诗中“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沉浸在书中的乐趣。 历史的沉思:通过“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诗人回顾历史,对世事变迁的沉思。 情感的流露:在“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中,诗人将读书时的情感变化描绘得细腻入微。 孤独与自在:“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反映了诗人在读书中的孤独,但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自在。 超脱的人生态度:诗的最后部分“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等句,表现了诗人对名利看淡,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复制

译文

我远离尘世的纷扰,默默地在书中寻找唐虞的治世之道。 纵观古今多少事,历史起伏,千万条道路展现在眼前。 读到欢乐处,我不禁自笑;读到悲伤处,我也随之叹息。 书卷打开又合上,前后内容相互交织。 疾病困扰着我的心灵,每天的感受都与往昔不同。 面对文章,我顿时明白;合上书本,又感到茫然若失。 整个晚上,我能与谁交谈?只有书籍陪伴我。 疲倦极了,我便倒卧休息,熟睡之后才感到一丝苏醒。 伸伸懒腰,活动四肢,吟咏诗歌,内心自然愉悦。 我追求的是心之所适,不是世间所说的读书人。 道理明白了就不再言语,摆脱一切束缚,自在地生活。 那些机巧的人认为我笨拙,聪明的人认为我愚蠢。 书籍和历史足以让我快乐,何必要辛勤劳苦呢。 珍视你自己的身体,不要被名利所驱使。

复制

完善

注释

幽沉:远离尘嚣。 谢世事:辞别世俗事务。 唐虞:指古代的太平盛世。 缥帙:书卷。 灵府:心灵。 瘴痾:疾病。 临文乍了了:面对文章,顿时明白。 彻卷:合上书本。 兀若无:茫然若失。 竹素:指书籍。 劬:劳苦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