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音频朗读
赏析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赏析一
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一篇描写自然山水的游记散文,其中融入了作者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通过游历西山的过程,作者逐渐领悟到自然的伟岸与深邃,进而体验到一种与天地同游的精神境界。
文章开头,作者描述了自己被贬谪后的生活状态,尽管心中惴惴不安,但仍以积极的态度去游历山水,以此排遣内心的苦闷。然而,尽管游历了诸多山水,作者却并未真正领略到自然的精髓,直到他遇见西山。
在描述西山时,作者采用了生动的笔触,将西山的雄伟、奇特、深邃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攀援而上,俯瞰群山,感受到西山的特立独行,与周围的山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凸显了西山的独特之处,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在游览西山的过程中,作者逐渐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他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感受到了与天地同游的愉悦。这种愉悦并非简单的感官享受,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一种对自然与人生真谛的领悟。
最后,作者通过此次游历,深刻反思了自己之前的生活状态,认识到自己之前并未真正领略到游玩的乐趣。只有在遇见西山之后,他才开始真正体验到了游玩的意义。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生命真谛的不懈追求。
整篇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山水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坚韧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更是一部富有哲理的人生思考之作。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赏析二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游记,通过对西山游历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文章开头,柳宗元写道:“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表明自己被贬到这个州,常常感到忧虑。然而,在闲暇之余,他会与朋友们一起游玩山水,寻找心灵的慰藉。
接着,柳宗元描述了他们游历的过程:“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他们攀登山峰,穿越深林,探索幽深的溪流,观赏奇特的泉水怪石。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都会停下来休息,饮酒畅谈,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然后,柳宗元提到了一次特殊的游历经历:“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在这一天,他在法华西亭远望西山,发现西山的景色与众不同,于是决定去探索。他们渡过湘江,沿着染溪前行,砍伐榛莽,焚烧茅茷,一直走到山的最高处。
在山顶上,柳宗元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感受:“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他俯瞰四周,感受到山的高低起伏,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自然舞台上。他观察到山与天的交融,四望如一,感受到了山的独特之处。
最后,柳宗元表达了自己对这次游历的感悟:“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他意识到自己以前所谓的游历只是表面的,而这次的西山之游才是真正的开始。他通过这次游历,体验到了与自然合一的境界,感受到了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始得西山宴游记》通过对西山游历的描写,展现了柳宗元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他通过游历山水,寻找心灵的慰藉,体验到了与自然合一的境界。这篇游记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赏析三
自然与心灵的交融:柳宗元在这篇游记中,不仅描绘了西山的自然美景,更表达了自己与自然交融的心灵体验。
贬谪生活的抒发:作为被贬的官员,柳宗元在永州的生活充满了压抑和苦闷,而西山的发现,给他带来了心灵上的慰藉和自由。
探索与发现:文章通过“望西山,始指异之”等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发现自然之美的喜悦。
哲理的思考:通过对游历过程的记述,柳宗元表达了对人生、欲望、满足等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语言的美感:文章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细腻生动,具有很强的文学美感。
译文
自从我成为被贬的人,居住在这个州,总是感到恐惧不安。有时得空,就慢慢地行走,随意地游玩。每天和同伴们一起攀登高山,深入密林,走到曲折的溪流旁,幽静的泉水和奇异的石头,无论多远,我们都会去。到达目的地后,我们会拨开草坐下,倒出壶中的酒畅饮。喝醉了,我们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就会做梦。心中所想达到极致,所做的梦也与之相符。醒来后,我们就起来,然后回家。我以为这个州所有的山水美景,都是我所拥有的,但我不知道西山的奇特和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坐在法华寺的西亭,远望西山,开始觉得它与众不同。于是,我命令仆人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和草丛,烧掉茅草,走到山的最高处。我们攀爬着登上去,像簸箕一样坐着游玩,远眺大海,俯瞰大地,心情非常舒畅。
唉!我们这些人吃饱了饭就游玩,尽情满足各种欲望,昏昏沉沉,忙忙碌碌,出去不知道为了什么,回来也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我们游玩,当走得很远时,一定要用尽脚力才停止;当回来时,一定要感到有所不足才停止。现在我的游玩,不是随意的,一定要有所收获才停止。所以我住在山里,领略了这座山的精髓,真是令人快乐啊!令人快乐啊!
这篇游记通过记述柳宗元在西山宴游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细腻生动,具有很强的文学感染力。
注释
僇人:被贬的人。
惴栗:恐惧不安的样子。
施施而行:慢慢地行走。
漫漫而游:随意地游玩。
穷:走到尽头。
披草:拨开草。
倾壶:把壶中的酒倒出来。
更相枕以卧:互相枕着睡觉。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中所想达到极致,所做的梦也与之相符。
坐法华西亭:坐在法华寺的西亭。
湘江:中国南方的一条大河。
缘:沿着。
斫榛莽:砍伐荆棘和草丛。
焚茅茷:烧掉茅草。
箕踞:像簸箕一样坐着,一种随意的坐姿。
洋洋乎:形容心情舒畅。
畅复遂焉:心情非常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