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音频朗读
赏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赏析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全诗以“别”字为通篇文眼,抒写了缠绵悱恻的离别之情。
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以两个“难”字入手,直抒胸臆。相见不易,离别更难舍难分;而春风吹拂,百花凋残,更加剧了离别的伤感。这里的“东风”和“百花”不仅指自然界的春天,也象征着爱情的青春和美好。
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和蜡炬为喻,表达了爱情的执着和坚韧。春蚕吐丝至死方休,蜡炬燃烧成灰泪始干涸,爱情也是如此,至死不渝,坚韧不拔。
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从清晨对镜梳妆的迟暮之感和夜晚吟诗时觉得月光清寒入手,细腻地描写了女子离别后的孤寂和凄清。
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则借助神话传说,表示两人之间虽然难以相见,但愿意寄希望于青鸟传信,保持联系。这里的“蓬山”和“青鸟”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意象,为诗歌增添了一种神秘而浪漫的色彩。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展现了爱情的坚韧和执着。同时,诗人也借助神话传说和自然景物,为诗歌营造出一种浪漫而神秘的氛围,使诗歌更加动人心魄。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赏析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相聚时已不易,离别时更加困难,春风无力,百花凋零。这里的“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了相聚与离别的艰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则反映了春天的凋零,增添了离别的感伤。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直到死去才吐尽丝,蜡烛燃尽成灰后才停止流泪。这里的“春蚕到死丝方尽”比喻了生命的终结,“蜡炬成灰泪始干”则象征了情感的耗尽。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早晨照镜时只担心云鬓的变换,夜晚吟诗时应感到月光的寒冷。这里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反映了女子对容颜衰老的忧虑,“夜吟应觉月光寒”则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寂寞的感受。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从蓬莱山去往仙界没有多少路,青鸟殷勤地来探望。这里的“蓬山此去无多路”比喻了去往理想境界的道路并不遥远,“青鸟殷勤为探看”则反映了理想境界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相聚与离别的描写,以及对生命无常、理想境界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和“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两句,特别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赏析三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诗人自身的感受,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写相见与分别的困难,以及春风中花朵凋谢的景象,暗喻爱情的无常。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春蚕和蜡烛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和无尽的思念。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写女子早晨照镜时感叹时光流逝,夜晚吟诗时感到月光的清冷,进一步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以蓬莱仙山和青鸟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期待与之相见的愿望。
译文
相见很难,分别也同样困难,春风微弱,百花开始凋谢。
春蚕直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成灰烬,烛泪才干。
女子早晨照镜时感叹时光流逝,改变了如云的鬓发,夜晚吟诗时感到月光的清冷。
蓬莱山离这里没有多少路,青鸟啊,请你殷勤地为我探寻。
注释
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很难,分别也同样困难。
东风无力:春风微弱。
百花残:春天的花开始凋谢。
春蚕到死丝方尽:春蚕直到死才停止吐丝。
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烧成灰烬,烛泪才干。
晓镜:早晨照镜子。
云鬓:形容女子如云的鬓发。
夜吟:夜晚吟诗。
月光寒:月光显得清冷。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的仙山。
青鸟:神话中传递信息的神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