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

朝代:其他     作者:其他
原文
赏析
翻译
注释
拼音
登临泽国半荆榛,战伐年年鬼哭新。 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 何时壮志酬明主?几日浮生哭故人。 万里腾飞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
复制
完善
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音频朗读
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视频赏析
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的赏析一
该诗一破常格,入笔即叙自己登临太湖的感受。诗人来到太湖岸畔,大约是在夜间。这片义师聚居的水泽之乡,一年来遭受清军的多次围剿和争夺,已变得何其荒芜;岸畔的村墟,长满了荆棘和木丛;惨淡的夜色中,时时如闻几多新鬼的哀哭之声!“登临泽国半荆榛,战伐年年鬼哭新”,这就是诗人向九泉下的故人所倾诉的感慨——时局是严峻的,义师的再起,正处在艰难而悲壮的环境之中。这样开篇初读似乎显得突兀,其实正显示了志士间相忆相念的不同凡俗之风:诗人知道,此刻亡友英灵最关注的,应该就是神州陆沉的时局,而不是多愁善感的往事重提。   接着两句,向亡友描述自己的生活景象:“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作为暮府参谋,诗人白天常常侍从吴易,乘坐青翰大船,出没于晴光潋滟的太湖,巡视各处的防御,筹划破敌之策;在傍晚的雨声中,则常常头戴白纶之巾,挑亮一盏油灯,孜孜研读兵书或谍报。两句所展现的景象,虽有朝幕、晴雨的不同,而诗人那少年参谋的奕奕风采,则因了“晴波”“孤灯”的烘托,“青翰舫”、“白纶巾”的映衬,便意态潇洒地凸现在了诗中,流露了能为抗清事业效力的深切自豪之情。不过,从形象表现来说,这对仗工整、情景如画的两句描绘,更显得气韵生动。
复制
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的赏析二
在诗人参与吴易幕府之前,便已经历过松江起兵和吴志葵、鲁之屿的攻打苏州之役。可痛的是,这些难忘的起兵,均在清军的残酷镇压下溃败。诗人的复明壮志未酬,先就目睹了许多反清志士前仆后继、喋血国门的壮烈情景。当这些情景重又浮现在眼前时,诗人戚然而悲、啸叹不已!“何时壮志酬明主,几日浮生哭故人”二句,正以突发的啸叹,震荡了全诗,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切悲慨和痛苦。
复制
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的赏析三
但令诗人感到欣慰的是,此次义师的再起太湖,气象殊为壮观。沈泮、李势、周瑞、陈继等诸路义军,纷纷来聚,一时间声势大振。义师对付清兵,也采取了彼出我归、彼归我出的灵活战术,使敌寇只能望洋兴叹。接着便挥师东向,攻入嘉善、吴江,后“又与苏郡兵战于汾湖,斩获过当”(见王云所续《陈子龙年谱》,收《陈子龙诗集》)。这些振奋人心的喜讯,也是诗人急于告诉九泉之下的亡友的,并对抗清大业充满信心:总有一天,反清的义师将会如潜龙一样,破浪而起,腾飞在万里云天。   此诗在战伐鬼哭、孤灯暮雨的悲凉境界中几经盘折,终于在结尾化作了充满信心的高唱。一位处在艰难境地中的少年,虽然历尽悲苦,仍能有此乐观的战斗精神——这正是“湖海多豪气”的夏完淳的本色。
复制
登高远望见水乡遍地荆棘,连年征战闻新鬼哭泣悲鸣。 日乘青色画舫犁开太湖水,夜戴白色丝巾独对雨中灯。 叹何时抗清成功报效明主,悲几日无所作为哭悼亲朋。 放眼前方终有万里飞腾路,哪怕四海风尘弥漫罩征程。
复制
完善
登临泽国¹半荆榛(zhēn)²,战伐年年鬼哭新³。 邵景说:名莓芬,字景说,明末诸生,与陈子龙、夏允彝等同为几社社员,为作者好友。张子退,名密轨,曾官南京兵部司务。¹泽国:多水的地方,长江下游地区多湖泊,故称泽国。一般指长江以南地区。²半荆榛:大半已经荒废。荆榛,两种野生灌木。³鬼哭新:新鬼哭,因战乱而死的人很多。 一水晴波¹青翰(hàn)舫(fǎng)²,孤灯暮雨白纶(guān)巾³。 ¹晴波:在阳光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²青翰舫:船名,因船上鸟形雕饰,涂以青色,故名。³白纶巾:白色的纶巾。后代的文人喜欢戴白纶巾,并相沿为文人的代称。这里是作者自指。 何时壮志酬(chóu)¹明主²?几日浮生³哭故人⁴。 ¹酬:酬答,报效。²明主:谓英明的君主,此指明朝皇帝。³浮生:人生一切无定,故言人活在世上曰浮生。⁴故人:老朋友、老同事,这里指已牺牲的战友。 万里腾飞仍有路¹,莫愁四海正风尘²。 ¹有路:喻指有出路,有希望。²风尘:指寇警戎马所至,风起尘扬,故云,比喻战乱。
复制
完善
zhōu
zhōng
shào
jǐng
shuō
zhāng
zi
tuì
退
dēng
lín
guó
bàn
jīng
zhēn
zhàn
nián
nián
guǐ
xīn
shuǐ
qíng
qīng
hàn
fǎng
dēng
bái
guān
jīn
shí
zhuàng
zhì
chóu
míng
zhǔ
shēng
rén
wàn
téng
fēi
réng
yǒu
chóu
hǎi
zhèng
fēng
chén
复制
完善
手机扫码分享
完善
*
邮箱:
*
验证码:
*
完善建议: